從三幕劇到英雄之旅十二階段(一):三幕構成的起源

關於故事結構,我們介紹過三幕劇,也討論過起承轉合,也說明過由好萊塢編劇所統整出來的英雄之旅十二階段,但其實認真說起來,它們可以被統整在同一張圖裡面,是歸屬於一個系統出身的標準結構。

如上圖所示,開始、衝突、結尾,便是所謂的三幕構成,而把三幕劇各自再細分出自己的起承轉合,便是英雄之旅的十二階段了。要瞭解這個「脈出同門」的結構發展,我們應該從「結構之必須存在」的原因談起——我們的大腦。

三幕構成的說故事步驟來自於經驗傳承

根據腦神經學家的研究,人類對於故事的喜好,從遠古時代便已存在,愛聽故事的人類在演化上,比不愛聽故事的人類,更容易生存。為什麼呢?想像一下,原始人們圍在營火旁,聚精會神的聆聽一個剛冒險歸來的勇者,訴說他如果逃脫野狼攻擊的故事。他們從故事中知道了野狼的習性,還有該如何逃脫的方法,這使得他們下次遭遇野狼時,比沒有聽過故事的原始人,更能夠有效的狼口逃生。

所以故事在最原始的功能中,扮演著教科書的角色,愛聽故事的上天堂,不愛聽故事的餵野狼,於是幾千年的演化之後,留在世上的便都是愛聽故事,並試著從故事中學習的人了。

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當你聽了一個故事之後,總會在腦中統整出一個結論,然後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個作者想說的是⋯⋯」,這就是我們的本能,我們習慣去總結我們聽到的故事,然後試著從中學到一些什麼,或是猜測對方想告訴你的事。

如果這個故事中所有的線索和情節,都指向同一個焦點,我們可以很容易的歸納出來,消化吸收;反之,如果這個故事零零碎碎,情節之間關聯性不大,我們就會覺得這一切就像流水帳,亂七八糟,不知道對方想表達什麼。

所以結構的存在,並不是「規定」,說你一定要照著這樣去做,而是透過幾千年的故事傳承,許多有經驗的、成功的說故事者,統整出來最容易讓觀眾消化吸收的「說故事步驟」。

三幕構成的故事面臨的挑戰與出路

可是這個說故事的步驟,卻也同時面臨了挑戰。在過去資訊沒有那麼爆炸的時代,人對於資訊的耐性比較高,所以三幕構成的故事或許就足夠了。但隨著現代人越來越被資訊轟炸,人們的注意力與耐性越來越少,如果沒有新的資訊和吸引力,大概十分鐘內就會失去耐性分神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希臘悲劇或莎士比亞時,會覺得步調緩慢,難以理解為什麼這些故事會成為「經典」的原因。年代較早的電影,除了步調較慢之外,講故事的方式也比較隱晦,因為那時的觀眾處理資訊的方式和現代觀眾不同,他們那個年代作品沒那麼多,對資訊的耐性也比較強,人情世故也常在舉手投足之間便能意會,所以需要有能夠細細品味和反覆咀嚼的作品。

但現代人如果十分鐘內還「看不懂」,很快就會放棄了,因為我們擁有可以找到更吸引我們的資訊。所以三幕構成和起承轉合或許還能駕馭一部十分鐘內的影片,但講到一百分鐘的電影,可就需要更多的轉折才能支撐。

所幸,人們需要的,其實就是「變化」。所以我們可以把這個步驟一用再用,把原本的三幕構成給細分,安插更多的情節進去,就功德圓滿了!但三幕劇中「開頭」的任務,和「衝突」的任務必然不同,所以開頭的「起」,和衝突的「起」,當然也會有不同的事情要處理。光是把同樣的戲碼演三遍,是行不通的,但如果在相同的結構之下,我們依照各自的任務去做適當的設計,就會顯得豐富多變了。

這個部分,就讓我們留到下一篇再來一一說明。

 
接著閱讀:從三幕劇到英雄之旅十二階段(二)

推薦文章

【類型力】:社會事件改編恐怖電影:勇闖 《鬼天廈》的創作之路

【類型力】:社會事件改編恐怖電影:勇闖 《鬼天廈》的創作之路

【本篇文章為課程助教於2023/7/5 《原子編劇課夏季班》之課程精華筆記分享】 講座介紹 ●【 ...
閱讀更多
搞笑手法:觸碰禁忌

搞笑手法:觸碰禁忌

喜劇是展現人的渺小, 所以我們看到人尷尬就會笑。 同樣的禿頭, 他光明正大亮在外面不好笑, 但他 ...
閱讀更多
IP改編熱潮來臨!解析暢銷改編名作的誕生祕法

IP改編熱潮來臨!解析暢銷改編名作的誕生祕法

【本篇文章為課程助教於2022/11/18 《原子編劇課11月班》之課程精華筆記分享】 講座介紹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