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是什麼?為何寫及如何寫小傳?有角色小傳範例寫法嗎?

角色小傳是什麼
《分裂》中主角擁有多種人格,你可曾想過,對編劇而言,每個人格都需要一個角色小傳
圖片來源:環球影業

角色就像我們一樣是活生生的人,而角色小傳也包羅萬象,十本寫作書可能有十種小傳的寫法建議,究竟人物小傳怎麼寫?有沒有人物小傳範例格式可參考?寫角色人物小傳對於編劇的用處是什麼?本文跟著東默農老師一起淺談人物小傳的二三事。

人物小傳是什麼?

說到「硬漢」,你會想到誰?是《玩命關頭》中的唐老大?《即刻救援》中的最強老爸連恩尼遜?《終極警探》中的布魯斯威利?還是《限制級戰警》裡的馮迪索?

呃……等等,唐老大不就是馮迪索嗎?是的,但這兩個角色明顯不是同一個角色。他們雖然都玩世不恭、奉行自己的價值、與危險為伍,但《玩命關頭》中的唐老大以家為重,是街區裡的一方之霸,而《限制級戰警》裡的桑德卻是一隻孤鷹,雖然有為數眾多的崇拜者,但他卻只能在危險中找到歸屬感。

讓前者走上險路的是保衛家園的決心,讓後者走上險路的是對於刺激人生與「活著的實感」的追求。

如果同一個演員都能飾演的兩個「近質」角色都有許多決定性的不同,那更不用提適合不同演員飾演的不同角色了。事實上,如果讓馮迪索來演《即刻救援》中連恩尼遜的角色,可能感覺就像讓甄子丹去演拳王阿里一樣的古怪。

我們常會見到許多編劇為了塑造角色動機、製造危機、自圓其說,硬塞了很多不符合角色的情節,導致角色變得混亂、前後不一致;無論是唐老大選擇刺激而枉顧家人安危,或是桑德被安穩的生活吸引,都明顯破壞了角色,讓角色淪為「帶動情節」的道具。

如果沒有人物小傳,這種失誤很難避免。你可以想像當一個劇本工作期長達三到六個月(甚至更久),過程中你要處理角色的危機、弱點、高潮、抒情等場面,光憑「硬漢」和「馮迪索」這類的關鍵字,是很難讓你對角色維持在明確而單一的形象之中。

角色小傳可以讓每個人對角色的理解趨近一致

我常在新手的劇本或小說中看見前面描述一個角色「高冷沉默」,後面卻突然「多話」的解釋起劇情來。那種誘惑是很難抗拒的,尤其是不習慣規劃,邊寫邊想的情況下更容易因為一時興起、感覺不錯、不知道怎麼解決就這樣吧,就自然妥協了。更常見的是,角色寫著寫著就成了作者的化身,他所做的選擇不再是角色本身,而是作者本人。

光是自己一人經手作品,便會產生這種「偏差」,更不用提像劇本這樣,需要溝通、討論甚至與人合作的藝術形式。角色小傳是確保每個人腦中對角色的理解能夠趨近一致的工具。

但願意好好把角色小傳寫完的人,實在是相當稀少。因為導演、製片、演員似乎都不會向你要這個東西(大多數情況,儘管他們很可能其實需要),對你的工作要求也從大綱、分場一路進展到對白本,角色小傳就像一個屬於編劇個人的修練,再加上很多人都覺得小傳中的資訊有80%以上根本不會出現在劇本中,自然更缺乏書寫它的動力。

事實上,為了工作上的效率,我也常常忽略角色小傳(天啊),畢竟現在一個劇本常常要在三個月內便從無到有生出來(而且還是連續劇的劇本),光是應付導演、製片、業主的無盡修改地獄就來不及了,每次修改更可能使角色「面目全非」,寫小傳確實是相當不實際的一件事。

但我也常常發現,當我的劇本推動邏輯發生問題、角色彼此之間模糊重覆或流於典型、或是對白顯得蒼白平板時,解決之道也常常是在角色小傳上,因為問題的根源都出在「沒把角色想清楚」。因為沒想清楚,所以進到細部的情節發展時,就會變得不知如何是好。

聚焦在角色小傳中有用的20%

問題來了,我們該如何在有限的工作時間與無限的工作量之間,取得一個平衡?如果角色小傳有80%是派不上用場的,那麼關鍵的20%會是什麼?我們能不能夠聚焦在這20%上,好讓我們能在最有效率的情況下,讓角色小傳幫助我們的故事變得更理想?

答案是肯定的。

角色便是人,像我們一樣活生生的人,角色小傳包羅萬象,十本寫作書可能有十種小傳的寫法建議。有些鼓勵你將角色從出生到故事開始前的所有經歷鉅細彌遺的列出來,他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有過什麼樣的童年、國小讀哪國中讀哪高中讀哪、有沒有當過班級幹部、初戀是什麼時候、交過幾個女朋友……有些則要你列舉出角色的政治傾向、喜歡的顏色與食物,甚至性癖好。

而這些正是角色小傳有80%以上不會納入劇本的原因,因為這些資訊可能都是你為了完成角色小傳,而隨意填入的內容。

那究竟有用的20%是哪些呢?在我經驗中,唯有與故事相關、與角色性格相關的部分,才是有意義的人物小傳。

為什麼要寫角色小傳?

角色小傳的目的,是協助我們把角色想清楚,也就是能夠「定義角色」。有些我們很熟悉的朋友,我們說不出他國小讀哪、喜歡什麼顏色、最喜歡的明星,但我們通常清楚他的個性,知道如何與他相處,並且甚至能夠想像他是怎麼處理問題的、送什麼禮物他可能喜歡。

為什麼?因為刻板印象和可供判斷的線索。

就如同提到「編劇」這個職業,很多人便會在腦中冒出想像力豐富、有生活品味、喜歡喝咖啡、愛聽古典音樂等形象。而這種形象與「作家」或「藝術工作者」可能有大量的重疊。

但這是事實嗎?當然不是。但會被這麼想像,也是事實。

所以當你設定一個角色是編劇時,你便賦予你的角色一種「被想像的模樣」。同樣的,當你設定一個角色「支持多元成家」時,也會創造一個「被想像的模樣」。

有些設定能創造很強的想像,有些設定則很弱。例如喜歡黃色或藍色,就是比較弱的設定,這種設定可有可無,但如果你設定一個人喜歡黃色喜歡到所有的用品都是黃色,甚至連自家房間、廁所都刷成黃色時,它又成了一種強烈的設定。

角色設定對角色小傳的影響

一個設定是強是弱,是相當主觀的。因此角色小傳之中比較重要的,便是那些對你而言強烈的部分,因為那些對形塑角色是有意義的。這便是為什麼每個人介紹的角色小傳寫法不一樣,因為對他們而言有意義的東西不一樣。

例如,一個男生愛吃甜食,對我來說是有意義的。因為這樣的男生對我而言,是比較女性化、孩子氣的,同時也代表他性格比較柔軟,需要被安慰的成份比較多。這是100%正確的事實嗎?當然不是,但對我而言很有意義。我實在很難想像馮迪索愛吃草莓蛋糕,但《月薪嬌妻》中的星野源,就完全沒問題。

這些想像有些矛盾(愛吃蛋糕的硬漢),有些符合,有些讓人驚訝(真的耶!),有些則使人難以接受(怎麼可能!)。一個角色便是在這些形象之間,被堆砌出來的。只要你能夠有合理的理由讓這些事被組合起來,就沒有太多的問題,而這些合理的理由,便是角色小傳。

例如一個智慧型犯罪集團的首腦,父母是普通的公教人員。多數人看到這個設定時,可能都會覺得是胡扯,雖然這種落差很有戲劇性,但當你補上細節後,一切又變得合理:

一名台大學生,出生在單純的公教家庭,卻因吸毒誤入歧途,而且教他吸毒的,是他景仰的學長。學長畢業後靠著雄厚的家世背景,成了一家新創公司的CEO,他卻因為吸毒無法正常生活,家人幾次想幫助他,他卻熬不過勒戒的痛苦,他試著去找學長幫忙,學長卻視他如螻蟻。

這個打擊使他更深的沉淪在毒品之中,最後連家人都放棄了他。他最終成了詐騙集團的首腦,運用詐騙來的錢財買毒,最後甚至也插手販毒。他的遭遇使他道德感低落,而且不信任任何人,認為人都只為了自己而活。

這個精簡的小傳,將這名悲劇性惡人的形象勾勒了出來,他是一個單純的人,卻因為被傷害而墮落,他聰明,但卻軟弱,他散發出一種醉生夢死、沒有明天的氣味,但他邪惡嗎?很難這麼認定。

矛盾的設定常常是故事味濃厚的開始。試著在你的角色小傳之中創造這種矛盾,再利用合理的經歷去填補這種矛盾,這是一種創造立體角色的簡便方法。

但這些設計應該要和故事的主旨相互呼應,才會有意義,否則一來放不進故事之中,二來硬是放入了,卻又會顯得失焦且格格不入。

想學習人物小傳撰寫,或是了解戲劇、電影劇本創作嗎?快來看更多編劇課程選擇,如有其他問題歡迎洽詢fb線上聯繫

如何寫角色小傳?

那排除掉太過主觀的部分,角色小傳有哪些東西通常是寫了「不會浪費」的呢?通常有四大類:「日常樣貌」、「人際互動」、「重要經驗」、「缺陷」

一、日常樣貌,他是誰

角色的基本描述,他的名字、性別、年齡、職業、個性、上下班的時間分配、興趣等等,勾勒出角色的基底。

外貌屬性(胖/瘦/帥/醜/斯文/粗曠……等等)是大家很常會寫的部分,但因為選角上無法盡如人意,所以寫歸寫,不要過度期待,要知道哪些部分是必要的(例如這個角色是因為胖才過度自卑,因為長得矮小才容易受欺負)。

這個部分能夠幫助你界定角色的生活圈,讓你知道角色的一些習慣,使你瞭解哪些東西能寫哪些不行,哪些行為正常,哪些特殊,需要一點解釋。

例如十歲的小孩生活圈就是小學、家裡,如果他家境富裕,就會被接送,那他「放學與同學一起走路回家」就不太合理,但你可以用「父母工作忙打電話來」之類的理由安排必要的場景。

反之,如果他家境普通住的離學校也不遠,平常就走路上下學,就不需要在劇情中交待。這些雖然沒寫進腳本,但腳本都會暗示這些事。

二、人際互動,他的行為

日常樣貌是標籤,我們定義一個人靠的是他的行為。如果你說他是一個溫柔的人,他平常與朋友、家人、同事、情人、上司、下屬、異性、同性是怎麼相處的?有沒有什麼具體的行為可以表現出他的溫柔?是他擅於傾聽?還是他很有禮貌?或是他相當體貼,總會默默處理完別人沒做好的事?

這些都可能是溫柔,但實際上他們是不同的性格。除了角色身邊的人之外,角色與其他主要角色的互動關係也很重要。

這個部分可以幫助你在劇本開始階段時拋出一些幫助角色亮相的場景,並且替你清楚的定義角色。利用行為來做設定是最能勾起想像的方式,而這種方式最適合寫進劇本之中。

三、重要經驗,他為什麼是現在的樣子

人的一生中發生過無數的事件,但只有某些事件對人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這些事件很常在心理分析之中被提到,它們分別是童年經歷、重大經歷、創傷經歷和重要他人經歷。

在撰寫這些部分時,重點不僅僅是角色經歷了什麼,還有這些經歷給角色帶來什麼影響。事實上,角色如何詮釋這些經歷比經歷本身更重要。

1.童年經歷、創傷經歷

童年經歷、創傷經歷因佛洛依德學派的盛行,大量的出現在戲劇作品中,做為形塑角色性格與動機的關鍵。

童年經歷不需要我贅述,創傷經歷指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角色因為過往曾有過的不順利,如可怕的告白經驗、被同儕羞侮的經驗、挑戰禁忌遭到報應的經驗等等,導致現在的他對某些特定的物品、情境或行為特別的害怕,或造成他某種偏差的性格與價值觀。這些都是角色小傳中值得描述的。

2.重大經歷

重大經歷不屬於創傷或童年,但因為對角色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具有相似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事情不見得是負面的。例如青春時期與隊友一同努力,得到全國冠軍的經驗、當兵時與同梯之間的患難之情、靠運氣賺到的第一桶金(使他從此習慣投機),都是重大經歷的其中一環。

3.重要他人經歷

「重要他人」是心理學中的一個名詞,一般指父母、手足、情人等,有「強烈依戀」關係的人。「強烈依戀」、「意義重大」比實際關係更關鍵,例如最敬重的老師可能比不親的父母更重要。

重要他人提供的經驗,也常是影響角色至深的原因,例如最崇拜的偶像說的一句話,可能從此成為一個人的行為指標;而重要他人的離棄,也會成為巨大的創傷。上述犯罪首腦的小傳,便是利用「最景仰的學長」、「父母」對他的背叛,做為他扭曲的關鍵。

「重要經驗」是最常被寫入劇本之中的部分,你會發現往往劇情發揮到關鍵時刻時,都需要角色的重要經驗介入,才會知道如何設計關鍵的高潮和正確的解決,來完成角色的成長,因此是很難被忽略的一個部分。

四、缺陷,角色被記得的樣子

驚人的是,通常角色被記得的樣子,不是他是誰,而是他的缺陷。他的易怒、自卑、殘疾、貧困,常常是戲劇中角色的特徵。

更有趣的是,因為戲劇需要角色的改變與成長,因此角色的缺陷與如何克服缺陷,往往便是故事的主軸。但這往往是在設定角色時,常被疏忽的部分。

角色人物小傳如何幫助劇情構思?

你會發現,除了「定義角色」這樣消極的功能外,角色小傳其實是一個幫助劇情構思的工具。當我拿到一個題材時,通常會用三種工具去將它發展成完整的故事:

一、直覺與資料

第一是直覺與資料,透過資料研究以及我對一個題材的直覺可以做的情節與畫面,可以找到許多可以利用的素材。所以資料收集研究和平時的大量觀賞作品是很重要的。

二、戲劇結構與套路

第二個工具就是戲劇的結構與套路,選擇適合的套路將角色、素材套入,然後整理出故事整體的脈絡,你會自然延展出劇情,並且發現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填空,這些地方常常是具有張力的大事件,或是角色小傳需要補足的部分。

三、角色小傳

第三個工具便是角色小傳。透過角色小傳去補足角色,同時也會完善故事裡邏輯薄弱的部分。你常會在完善小傳時,發現故事漸漸變得生動起來,並且延伸出了一些必要的情節與角色關係。

這三個工具不是像大綱到分場大綱那樣順序性的關係,而是交互運用的關係。有時由套路出發,發現需要資料研究,資料功課做一做,發現可以拿來發展角色;角色發展一下,發現需要更多的資料,同時找到可以放進套路內的東西……就這樣你的大綱漸漸被豐富完善,最終到底可以被採用的狀態。

在構思故事與角色時,通常是利用一種模糊的想像在思考的。接下來要有一個小高潮,處理兩個人的關係……這裡開始要有秘密被揭開……這個角色是個樂觀的人……他是個斯文的人,不是個粗野的漢子……這些工具便是幫助你在這樣模糊的思緒中,找到具體的細節,讓那些在空中盤旋的迷霧,漸漸降落在文字上成型。

角色小傳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為了達到幫助故事的效果,我通常建議角色小傳至少要包含到以下幾個問題:

  1. 他是誰?(日常描述、人際互動)
  2. 他的外在問題是什麼(外在缺陷)?造成問題的內在原因?(內在缺陷)
  3. 造成這些困境的原因?(重要經驗)
  4. 故事開始時,他不得不馬上解決的難題?(啟動點,請參考你的故事缺乏啟動點)

這些問題都是關於角色,你終究會遇到的問題。你可以邊寫邊思考,也可以提早思考。用這四點來檢查,便會發現你的劇本遺漏的部分。

這就是 角色小傳 真正的意義,它是一個名字、一種特色,到一個真實的人之間的距離。越詳細的角色小傳,可以幫助我們越清楚的定義角色,來判斷他會怎麼說話,以及對每件事如何反應。一份好的角色小傳,能夠幫助你達成所謂「角色就在你筆下活過來」的效果,因為你真正的認識了他,就像一個熟悉的朋友。

每次聽到我同時要進行五六個案子時,總會有人問我:「這樣不會搞混嗎?」我想,如果你不會搞混你每一位大學同學,那也不會搞混你筆下的每一個角色。

推薦文章

什麼是故事大綱?

  九天八夜的遶境熱熱鬧鬧的開始了,在大隊大隊喧鬧的人群中,有個身影格外的引人注目。一個年近八十 ...
閱讀更多
【角色力】金馬編導領你看門道 《人選之人》和《造后者》人物設定比較

【角色力】金馬編導領你看門道 《人選之人》和《造后者》人物設定比較

【本篇文章為課程助教於2023/9/20《原子編劇課秋季班》之課程精華筆記分享】 講座介紹 ●【 ...
閱讀更多
【劇本怎麼寫】動作指示(三角形)到底該寫多細?

【劇本怎麼寫】動作指示(三角形)到底該寫多細?

雖然還是要強調一百遍, 「什麼不能寫」不是規定, 只是執行上、感受上、閱讀上「可能會被不爽」的地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