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比較】電影與電視劇的劇本有什麼差異?

 

隨著網路平台越來越發達,電影與電視在觀影的模式與界線上越來越模糊,但同樣做為影視作品,這兩者的劇本在內容上仍然有著分界,這個分界與其說是因為「電影」或「電視」來區分,不如說是以以下的條件來做區分。

最大的因素是預算,也就是製作的總體經費。

這裡的經費要以金額/長度的比例來計算,同樣的三千萬,要拍出五分鐘、兩小時、四十小時的作品,成本結構不同,自然能拍的題材就不同。那哪些劇本裡的內容,會影響到拍攝的成本呢?

場景數量

首先是場景數量。整個影視製作成本佔比最高的,就是拍攝期間。因為拍攝期間參與的人數最多,演員、導演、燈光、攝影、美術、梳化……所有明星、藝術人員與技術人員都必須在拍攝期間到齊,所以每多拍一天,成本就可能會多幾萬甚至幾十萬,而場景越多的劇本,會花很多時間在交通上,自然就會墊高成本。

要注意的是,「場景數量」不等於「場次數量」。一個有80場戲的劇本,都在同一棟大樓,和一個只有40場戲,但有森林、海邊、沙漠、遊泳池、商場、賽車場、辦公室、餐廳等等眾多場景的劇本,哪一個成本更高?相信大家都知道前者的預算會明顯低很多。

場景類型

再來是場景類型。一般來說,內景的成本會比外景低,因為外景受限於自然光、天氣因素,可拍攝的時間較短,不像室內景可藉由燈光做調整,半夜也能拍出白天的感覺,又不會受到天氣影響,更好的是,「男主角家」和「女主角房間」可能其實在同一棟建築裡取景,可以大幅減少拍攝時間。

但這其實有例外,因為拍攝需要電源和架設機器的空間,所以有些場景因為本身狹窄,例如像家中廁所,這種攝影機架設難度較高的場景,如果戲又很多,為了使鏡位能有更靈活的調動拍出好的效果,可能就會選擇搭景。

有時你看畫面去推斷攝影機的位置,如果角色的位置明明在房間內靠牆的一端,卻可以從牆的這個方向拍到畫面,我們就知道,那是一面「假牆」,甚至可能根本就是空的。

像這樣:

 

你看上面這張圖裡的「房間」,原本應該是牆的部分其實是空的,方便架設攝影器材。

 

上面這張圖左下角的女生,明明坐在靠牆的位置,卻可以從牆的方向拍到這個角度,也有可能這個布景本身也是搭出來的,而不是實際有牆面的空間。

搭景就會增加搭景的預算,而租借場地也有租借的預算。所以在一部漫長的連續劇中搭景可以降低成本,但在一部短片中搭景反而會墊高成本。所以在短片中寫一些實景不容易取得的地點,如監獄,或機器不容易架設的地點,如廁所,就會變得要嘛看起來很假,要嘛因為拍攝難度而被修改。

反過來說雖然你寫的是外景,但像公園、屋頂這類可及性很高的外景,拍攝起來方便又容易拍得好看的,可能反而在成本上還比較節省。

鏡位數量

再來是鏡位數量。每要多拍一個鏡位,攝影機、燈光都必須要重新架設、調整,都會需要花很多時間,而每個鏡位可能都需要演員重新演出三五遍。所以同樣一場打麻將的戲,如果以長鏡頭的拍法來拍,只有一個鏡位,不剪接不移動,和用李安拍《色戒》時那種你來我往,剪接快速的方式拍,雖然剪接出來可能都是三分鐘,但成本可能差距十倍。

所以如果你寫需要快節奏剪接輔助的動作戲,相較之下就會比不一定需要大量剪接的對白戲成本更高。像民視八點檔這種製作成本偏低的電視劇,你會發現鏡位、場景非常重覆,經常在客廳你說完換我說,我說完換你說,鏡頭就在這兩人之間換來換去,攝影機都不用動,拍掉二十分鐘的戲了才需要換一次鏡位(甚至另一集同一個場景都可以用同一個鏡位,所以連另一集都順便拍掉了XD)。

特效輔助數量

最後,是需要特效輔助的數量。後製特效是很花錢的,一部作品需要越多的特效,成本就會越高。所以有些劇種先天上不適合做成電視劇,不然就是做成電視劇,就要有出現簡陋五毛錢特效的心理準備。

電影與電視劇本常見的不同

綜合以上四點,也就演變出一些電視和電影劇本常見的情況:

1. 電視劇喜歡拍內景,電影喜歡拍外景

因為電視劇預算較低,如果可以有大量重覆的場景和可以長時間拍攝的室內環境,對製作成本來說是有優勢的。相較之下,因為外景拍起來普遍都比內景好看,自然光也比燈光拍起來好看,不同的外景在畫面上豐富度也會比較高,也比較適合在電影的大螢幕上播放,所以在預算允許的情況下,電影喜歡拍外景。

2. 電視劇節奏較慢,電影節奏較緊湊

因為要使節奏加快,拍攝鏡位就會增加,成本就會上升。再加上電視劇總體時間較長,如果節奏拍得太快,戲會容易不夠,但如果要把戲寫多,場景又必須相對應增加(要總是只在同一個地點發生各種不同的戲,難度還是很高的XD),成本也會上升,因此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電視劇節奏就會較慢。

3. 電視劇題材較生活,電影的題材較特殊

因為生活的題材所需要使用的場景,都比較容易找到實景來拍,服裝道具也都很好準備,而許多特殊的題材,如奇幻、警匪、古裝,常要搭景、製作服裝道具、加上動畫,通常只有電影才有足夠的預算條件做到這樣的事。古裝劇現在都是大陸在拍,很大的原因也是因為台灣現在的環境沒有這個成本,就連電影都少有人做(因為電影也有分大預算電影和小預算啊)。

4. 電視劇對白較多,電影較倚賴動作

因為角色唸白的時間較長,做動作的時間較短。而且動作需要更多的鏡位,對白不用。再加上觀影環境和習慣的不同,相較於電影受眾被關在黑暗的電影院中,幾乎是百分之百專注,多數電視受眾看電視是在生活之中,比較不專心,如果電視劇都以畫面、動作為主,觀眾很容易錯過重要資訊,因此電視劇更喜歡用對白讓觀眾就算眼睛離開螢幕也能聽得到聲音,藉此保留住觀眾的注意力。

這幾個現象其實相互影響,對白多也方便放慢節奏,而且生活化的故事自然也會需要比較多的對白,而內景也是對白比較好發揮的場域,幾個條件綜合在一起,就漸漸形成了不同的慣例。

但這是絕對的嗎?當然不是,近年美劇的預算大幅上升,我們也會發現美劇的類型越來越多元,拍攝手法也越來越像電影,所以我比較不喜歡用「電視」和「電影」來區分它們的不同,其實是預算/長度造成的結果。

電影與電視絕對的差異:故事長度

但有沒有東西是絕對的差異?還是有,那就是故事長度。電影比較像是生活的濃縮,在短短兩個小時中,展現最精彩的段落(短片又更濃縮)。這也是為什麼電影的劇本題材需要更特殊化的原因,因為特殊化的戲劇事件,可以創造出更強烈的濃縮效果。

而電視劇因為通常至少有十二到十三小時,為了撐起這樣長度的故事,需要更豐富的角色面向和人際關係,你無法像《不可能的任務》那樣,只展現角色做為英雄在前線作戰的面向,因此便會往家庭生活、組織內部角力、團員日常互動等不同面向的場域延伸,而當你要討論一個議題時,也會把這個議題的面向做廣,如處理同志議題,可能不會單單處理同志婚姻,可能還會觸及公眾人物、親人、工作環境等等更多面向。

預算無論再怎麼高,電視劇都必須面臨長度的考驗。如果僅僅只是找事情把長度填滿,故事會顯得很單薄,而且重複感很重。就像小時候看的《金剛戰士》和《美少女戰士》,雖然集數很多、事件很多、反派很多,但幾乎大同小異。這樣的內容,是無法滿足更成熟的觀影群眾的。

因此像亞洲主流十二、十三集完結的模式,大多是以二至四個主要人物的故事線結合的模式,而美劇一季接一季的方式則常發展出四條以上的主要人物線,形成主角群。當人物線停止擴展,故事幾乎就必須走往終結了,但過度擴展故事線,使故事焦點遠離核心主角,就可能破壞故事的完整性。

而不同的長度,也就提供了不同的故事結構。電影大多數都是以W型為主流,會比較固定,電視劇單集則是V型、倒V型或N型,集集不同,變化比較多。這部分我們談故事結構時可以再深入多談一些。

延伸閱讀:故事結構:V、倒V、N、W型結構

推薦文章

電影的十大模組與內涵(二)打倒惡魔

電影的十大模組與內涵(二)打倒惡魔

這是靈異驚悚故事很常見的模組, 分為四個階段: 1. 怪事發生 主角原本平靜的生活, 因為一連串 ...
閱讀更多

想當編劇必學!接案編劇實戰生存守則

【本篇文章為課程助教於2022/05/25 《原子編劇課5月班》之課程精華筆記分享】 講座介紹 ...
閱讀更多
關於改編劇本的8個常見問答

關於改編劇本的8個常見問答

因為實在太多人問了,​ 所以整理一篇問答集一次回覆,​ 提醒大家版權合約問題最專業的是律師,​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