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結構】如何架構多故事線的故事?

【戲劇結構】如何架構多故事線的故事?(群像劇)

最近有學員問起所謂「 群像劇 」的創作,這個詞基本的意思,就是在一個大主題下,有多個角色多條故事線,這種說故事的模式常用於某個節日、概念下的創作,如《101次新年快樂》、《王牌大騙局(日本直譯是愚人節)》、《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等等。

群像劇主要的功能是「某個主旨無法單靠一條故事線傳達」,而需要多條故事線共同推進,這些故事線有的相互累加(主旨相近,創造出「無論你是誰都一樣」的效果),有的相互排斥(主旨相反或不同,創造出「一件事有多個面向」的效果),如同交響樂一樣,豐富飽滿的效果。

群像劇的另一個好處是,因為有多條故事線,所以在限定的長度內,可以做出更精練的故事。想談的主題可能在電影中用一條兩小時的故事線來談,會顯得情節太少或太冗長,但如果有五條故事線,則每條平均只需要約半小時的情節量。同樣的道理在電視劇中也有一樣的好處,這種模式可以有效避開長劇中容易產生的重覆感,創造更多變奏的可能性。

另外群像劇也常被應用在遊戲中,多個遊戲角色各有各的故事線,但發生在同一個時空的不同區域、國家中,這些角色初時分散,最後收串在一個最終大事件中(或過程中多次交會),使遊戲的故事性與耐玩度獲得提升。

值得留意的是,多角色的戲不等於群像劇。像《復仇者聯盟》、《正義聯盟》這類多角色的大堆頭作品,本質上只有一條故事線,並不構成多故事線的群像劇。所以儘管角色數量眾多,但可以感覺得到戲在戲劇結構上的明顯不同。

好,那問題來了,到底多故事線的群像劇,要怎麼寫呢?答案很簡單,照著單故事線的方式寫。

一條故事線有幾個基本的構成,平常生活、啟動點(觸發事件)、發展、高潮、尾聲(衝突解除)。無論你的故事中有幾條故事線,這些結構都是不變的,兩條如此、三條如此、十條如此、主副線也如此。

這些結構在不同的故事線中,有些場景(事件)會重疊,有些場景(事件)各自獨立。例如像《王牌大騙局》,講愚人節裡一群人各自的生活,他們「平常生活」的部分是獨立的,「啟動點」是獨立的,但「發展」都來到了同一家咖啡廳(重疊),但還算各忙各的,直到高潮將所有故事線完全重疊在一起,讓我們發覺原本我們以為故事開頭獨立的「平常生活」,其實有某種程度的重疊,創造出驚喜,最後進入各自的尾聲。

有許多遊戲中,各故事線的「平常生活」是獨立的(例如五組人馬都在自己的國家生活著),但「啟動點」是重合的(例如一顆殞石降臨),於是他們開始了各自的故事發展,到高潮事件時可能會重合(同個魔王),也可能會獨立(因你操縱不同的角色通往不同的結局),最後進到各自的尾聲。

所以你在創作群像劇時,首先要確定「重合的部分」是什麼?這個重合的部分可能是一個影響廣大的事件(戰爭爆發、王位繼承),也可能是一個相同的地點(一同到101廣場跨年),這個重合的部分通常與你的故事主題相關,是你故事的主概念(新年、母親節、權力鬥爭、欺騙、父愛等等)或某個主事件(故事的主要創意)。

在瞭解重合的部分後,開始依你的主題分配角色的分佈,每個角色都會有各自的代表性和特殊性,光明面、黑暗面、不同種族、不同社會階級、聰明的傻的野蠻的先進的傳統的開放的單身的有伴的關係亂的……這些角色依著你的主題,以重合的部分為起點,發展出各自故事線的每個結構,平凡生活、啟動點、發展、高潮、尾聲。

不要同時寫所有的故事線,試著先專注寫一條最主要的,或你最有感覺的故事線。然後第二條、第三條。在寫的過程中如果對其他條故事線產生靈感,便記錄下來,如果當你發展到第三條線,發現第一條線必須做一些更動,也可以回頭去調整已完成的故事線,但不用太心急的要去把「所有的故事串起來」,你應該先試著讓每條故事線各自依著他們在主題中扮演的角色做出適合的發展。

等每條故事線的角色、情節雛型都就定位了,再開始去細修相互產生關聯的部分,有時我們可以故意安排同一個場景讓故事線交錯但沒有互動(如在同一個公園各自發生的事)來創造交織感或做為轉場。你會發現因為大框架都到位了,修這些細節變得更容易且更有想法。

有時故事線雖然各自獨立,但我們可以安排呼應性,例如一個在海邊放著仙女棒狂歡、一個在山上就著營火唱著歌,或是刻意利用一條故事線裡的台詞(人都是自私的),去暗示另一條故事線可能會發生的事(角色被背叛了),事件雖然不相同,在邏輯上也無相關,但這種呼應會產生力量。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多條故事線是各自獨立的,但在演出上它們還是同一部戲,所以會共享同一個故事結構。當故事結構走到上升部分時,每條故事線都會正在發生漸入佳境的事件,而當故事結構走到下降部分時,每條故事線中的角色都在每況愈下。如果情節沒辦法正好配合上怎麼辦?那這個段落就不要放那條故事線的戲。

在理想上,群像劇各個故事線的高潮事件應該要是重合的,才能產生最大的力量。因此這也是你在構思「重合的部分」時,應該納入考慮的。安排一個大事件讓所有故事線在這個事件或場景中能同時收尾(如《101次新年快樂》中的時代廣場的跨年煙火),所有的故事都是為了高潮而服務的,多故事線的故事也不例外,高潮事件是你故事安排情節的指南針。

有許多人想寫群像劇,是希望能夠創造出如同《王牌大騙局》那種走到結局時各故事線收串為一,真相被揭露,產生巨大翻轉的效果。那就是在發展整體故事時,加入「誤導」的元素,在故事前期在觀眾腦中建立錯誤認知,進而在後期產生驚奇。

有些群像劇一個事件的多視角重現(先以男主角的角度經歷整個故事、再以女主角的、再以配角的……),在創作的原則上和上面提到的都相同,但這幾條故事線的平常生活、啟動點、發展、高潮、尾聲都完全重合。要留意的事,這種多視角故事的設計初衷,本身就是為了呈現某種誤導的效果(從男主角角度看到的壞事,女主角看到的是好事,配角看到的是偽裝成好事的大壞事……),所以在視角的選擇和故事的安排上,要能創造翻轉的效果,否則就失去同一事件多視角的意義了。

推薦文章

【編劇技巧】如何解決真人真事改編,故事太平的問題?

  業主希望改編真人真事,寫完大綱發現故事很平,不精彩,怎麼辦? 這其實是一個實務上很 ...
閱讀更多
文筆不好可以當編劇嗎?有人生經驗才能當好編劇?

文筆不好可以當編劇嗎?有人生經驗才能當好編劇?

我不喜歡「註定」,因為我相信改變。 我反「天份」,我不想明明是「我做得不好」,卻去怪老天爺。 所 ...
閱讀更多
【深度力】讓故事活起來! 金馬編導領你找出故事靈魂:「觀點」

【深度力】讓故事活起來! 金馬編導領你找出故事靈魂:「觀點」

【本篇文章為課程助教於2024/1/19《原子編劇課冬季班》之課程精華筆記分享】 講座介紹 ●【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