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白寫作】如何減少對白中的「水分」,讓對白緊實?

 

我們常聽人家說:「要讓寫下來的每個字都有用。」但對白一開始寫,就會像流水帳,該怎麼辦?

要精鍊對白,其實要先從場景節拍設計開始。因為沒有節拍設計的場景,就只是把角色丟進場景裡即興,說起話來當然就像日常聊天一樣,天南地北,沒有重點。

什麼是場景節拍設計呢?我們可以把一個場景視為一部短劇,3-5分鐘的場景,就像一部3-5分鐘的微電影,會有主旨(這個場景要完成的任務),有情節(正在發生的事),有角色歷程(角色狀態或關係的轉變),也有場景的主衝突,整體也會有個故事曲線。

如果這個場景最終要告白成功,那場景要往「告白看似會失敗」來經營,經過轉折點後翻轉到目標結果。這是一個場景基礎的設計原則。

那節拍是什麼?戲劇的節拍就是「行動+回應」。角色每次採取行動,都會帶來一個回應,形成一拍。在節拍的建立上,慣例是第三拍要做一個變奏。

就像情節設計的原則一樣,失敗(一拍)、失敗(二拍)、再失敗到谷底(並準備翻轉,第三拍)。在場景的情況下,角色的行動+回應也是一樣的組合,而對話本身會是一種行動,所以「行動+回應」即是「說話+回話」。

我們舉《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為例,看一下主角金萬燮在關鍵時刻掉頭的場景:

△金萬燮在等紅燈,一名客人想要搭乘,但是他拒絕了。
△金萬燮拿出剛剛幫女兒買的漂亮涼鞋。

金萬燮:哎唷,真漂亮,真漂亮。總是買運動鞋,連雙涼鞋都沒買過,恩靜會很高興吧![1]

△綠燈,金萬燮開車,一邊唱著歌。

金萬燮:江水滾滾流,在第三漢江橋下,像鳥像風像水一樣只是流逝。昨天重新見面,下定決心我們發誓,過了今晚坐上第一趟列車,向著幸福年輕的道路出發……

△金萬燮從後照鏡看剛剛的客人搭上計程車。[2]
△唱到後來,金萬燮悲從中來,停下了車子。無法控制的流著眼淚。
△後面的車子都鳴著喇叭聲,希望他快點走。

金萬燮:爸爸怎麼辦?

△金萬燮下定決心,將車子調頭回去。[3]

這個場景的任務,就是「金萬燮的掉頭」。我們看到第1拍(有人想搭車,他只想回家)和第2拍(試圖唱歌壓過心中的焦慮,想找機會掉頭,客人卻上了別的車)便是往反向做的,彷彿金萬燮就要一路往首爾去,沒有掉回光州的理由。

但當他眼前再無阻礙時,他卻再也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開始哭泣,第3拍變奏,他真情流露,無法自己,奮而掉頭。

當然不是所有的場景都是這麼單純、明顯的結構,我們來看看《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的另一個例子,這場景是剛才的前一場,金萬燮原本滿心期待要回首爾,卻聽到光州的可怕消息:

△金萬燮走進一家小吃店裡。

金萬燮:給我一碗麵。
老闆娘:好。[1]

△客人B垂頭喪氣地走進了店內。

客人A:咦?你今天沒上班啊?
客人B:一大早就白跑了一趟,大姐,這裡再來瓶燒酒。
老闆娘:好。[2-1]
客人A:怎了?對方不給錢?
客人B:根本就連進都沒進去![2-2]
老闆娘:聽說光州那邊死了不少人,看起來是真的啊!

△金萬燮表情凝重的聽著。[2-3]

客人A:死人了?
老闆娘:嗯!軍人進駐了光州,都鬧翻天了![3-1]
客人B:你在說什麼啊?
老闆娘:我也不清楚,但是據說已經死了不少人,被抓走的人也非常非常多。[3-2]
客人A:不是那樣的,是因為大學生們,從首爾過來聚集起來示威遊行,害死了無辜的軍人呢!
老闆娘:才不是呢!有人親眼看到死人了![3-3-1-1]
客人A:新聞裡也播了,那些人不是普通的大學生,而是純粹的赤色份子,從首爾帶著流氓過來的。
老闆娘:真的嗎?這個新聞裡播了嗎?[3-3-1-2]
客人B:真的啊!今天的報紙也大篇幅的報導了。

△金萬燮發現桌上有今天的報紙,拿起來看。[3-3-1-3]

客人A :想遊行,怎麼不在首爾遊行?為什麼跑來這裡?都不能上班了。

△報紙上的標題:「光州一帶,示威事態,軍警五人死亡。」副標:「不純勢力與暴徒等對現實不滿,捏造沒有事實根據的流言蜚語。」
△金萬燮不敢置信地放下報紙。[3-3-2]
△老闆娘將煮好的麵和小菜端上。
△金萬燮無語的看著麵,並大口大口的吃。[3-3-3-1]
△老闆娘又拿了一個飯團出來。

老闆娘:大叔,你餓壞了吧?再吃一個這個吧![3-3-3-2]

△金萬燮傷心的拿起來咬了一口。

金萬燮:真好吃,好吃。[3-3-3-3]

這個場景就比較複雜,我們還是以「行動+回應」的方式來決定節拍落在哪裡,你會發現拍子其實數量很多,好像很混亂,但其實整體是有規律的。

我解釋一下標記,最開頭的數字是大段落,我們可以看到第1拍是金萬燮心情好走進店裡,第2拍是客人談論光州的事,第3拍是金萬燮發現外界對光州的認識被扭曲了(場景的任務)。這是一個漸進式的3拍,沒有硬往反向做(反向張力大,但不是每場都要靠反向來產生張力,這場訊息上本身就帶有一個翻轉),但開頭和結尾仍然有一個變化。

而第2拍的「客人討論光州的事」又再分成3拍來做完,我們可以看到[2-1]到[2-3]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日常(沒給錢)、異常(進不去)到超異常(有人死)。場景的氣氛到這裡從原本的輕鬆開始轉沉重,變奏發生。

第3拍的[3-1]、[3-2]則推動了這個訊息,越滾越大,但整體都還是金萬燮(觀眾)所知道的事實,但到了[3-3],客人口中的事實和我們認知不同了,變奏發生。

[3-3]本身又再分成3小拍,分別為看報紙、報紙的內容與事實相反、金萬燮陷入為難試圖壓抑。而看報紙這一拍又分成3拍完成,客人A帶來相反事實,老闆娘不信[3-3-1-1],客人A提出消息來源來自新聞,老闆娘(金萬燮)吃驚[3-3-1-2],客人B提到報紙,金萬燮從聽他們說話到伸手去拿報紙來看[3-3-1-3]。

[3-3-2]拍,客人A的台詞是和金萬燮看報紙的畫面合在一起的,這裡客人A說的話正好和金萬燮在片子剛開頭時說過相似,是一個畫龍點睛的諷刺,金萬燮這時意識到,過去的自己,就像客人A一樣無知,被媒體誤導了。

[3-3-3]拍,他發現了這個事實,但他能怎麼辦呢?回光州?回首爾?他陷入兩難,這裡編劇設計了一個3拍,讓老闆娘端上餐點,他趕緊吃麵,試圖忘記剛才發生的事。

老闆娘見他吃得賣力,以為他餓了,又溫情的送上飯團,這個飯團可不是普通的飯團,在前面的故事中,光州的受難者也曾經送他一個飯團,那人後來慘遭官兵的毒手,金萬燮此時睹物思人,更兩難了,但他必須回家,他必須回家啊……第三拍變奏發生,儘管前兩拍都顯露出他想回光州的心,但他還是決定回家,只能悲傷的吃著飯團,嘴裡說著好吃,但其實心中說的是,對不起、對不起……

有發現了嗎?這整個場景中,一句廢話都沒有,每一句都是有功能的,而這便是歸功於場景當中節拍的精準設計。編劇掌握了每個變奏出現的時機,做出了連綿不斷的轉折,觀眾便隨著這一波又一波的台詞,欲罷不能。

所以當我們要寫一個場景時,我們要先釐清場景的任務是什麼,然後將場景分段,以「行動+回應」建立一個又一個的節拍,如果只做三拍太緊,我們就再將其中一個段落再切分三拍,然後再切分、再切分……直到所有資訊以一個理想的節奏完全傳達。

不要試圖一出手就馬上符合這個標準,那會讓你無從下筆。先抓重點,試著做三拍的規劃,然後以自然的方式來寫對白,中間可能會出現無法硬轉到規劃路線上的情況,但保持自然最重要。試著寫完一遍後,你會有一個大方向上有三拍架構的場景,然後再回頭細修,看中間有沒有可以抓得更緊、更精確的地方。

透過這個過程,你便能一點一點的減少對白的水分,讓留下的每一句話都有功能。

推薦文章

《露西》的特殊雙線結構

  《露西》無疑是近期最火熱的話題,關於片中哲學的討論網路上也有很多,小農在這不去深究其中的哲學 ...
閱讀更多
週末熱炒店的編劇課 東默農書封

一本書孵化的奇幻之旅(中):出書的企劃與關卡

《週末熱炒店的編劇書》出版後,很多人都對「把編劇教學寫成小說」這個概念覺得很有意思,但這其實並不 ...
閱讀更多
什麼內容適合什麼載體

故事的載體 : 什麼內容適合什麼載體(小說、劇本、漫畫⋯⋯)?

怎麼判斷什麼內容適合什麼載體(小說、劇本、漫畫⋯⋯)?它們之間有什麼差異需要留意呢? 我是一個充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