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方式】如何將小說IP改編成影視作品?

 

現在越來越多小說IP改編成影視作品的例子,想請問老師初學者要將小說改編劇本技巧的要領是什麼?

改編的基本,就是要讓改編的成果看起來像該成為的東西。如果你要改編成漫畫,它就該像漫畫,改編成電影,就該像電影,改編成電視劇或音樂劇或舞台劇,它就該像它該像的樣子。

而這個樣子,不見得是它本來的樣子。

例如當舞台劇要改編成電影時,第一個挑戰,可能便是場景的重覆感。在舞台劇中常見的單一場景,在電影中可能會顯得古怪、乏味、呆板,如何在單一場景中創造出豐富的鏡頭語言?是要透過改編來增加場景?如果受限於故事(如《不存在的房間》必須是單一場景),那這個場景應該被設計成什麼模樣?

改編的第1個評估點:這個IP到底適不適合改編

如果這個IP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大量的內心戲描寫,或是細膩的邏輯思辨,缺乏明確而豐富的故事線,那這個IP可能就不適合影視化。

例如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雖然人氣極高,但幾乎沒有故事,反而像是借人物之口與曖昧情素在進行哲學討論,這種IP要改編,就勢必傷筋動骨,最後成了只有劇名及人名相同的不同故事。

所以在爭論到底IP改編到底應該忠於原著,還是應該由編劇自由發揮之前,可能要先看看IP本身有沒有那個空間「忠於原著」。

改編的第2個評估點:是粉絲脆弱的心

買IP其實是在買人氣,人氣來自於粉絲,若是傷了粉絲的心,那可能就會傷害作品的口碑與票房。

因此IP裡哪些場面必須保留、哪些人物不可更動,必須從粉絲的角度去思考,如果真的非更動不可,如何在更動後仍然保留粉絲能接受的效果(作品、角色受歡迎的原因),便是優先要考慮的。

改編第3個評估點:戲劇結構

把該留的都留下了,接下來就要它「像樣」了。

作為一部電影或電視劇,要像電影和電視劇。我們從故事本身的結構,能夠首先判斷作品更適合改成電影,或改成電視劇。

電影的結構,是一個主要的外部事件配合一個主要的內部事件組合而成的,角色目標幾乎從一而終,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前面發生的事情導致的一連串結果。

如果小說本身,比較像一個又一個的事件組合而成的一個大故事,有單元一、單元二、單元三⋯⋯或是XX篇、OO篇等不同階段、主題組合而成的模式,那就會比較像電視劇。

我們也可以從主要角色數量、面向的廣度上去辨別作品更適合電影或電視劇。電影的面向通常比較單一,電視劇的面向比較廣。

如《達文西密碼》,一個明確的外部事件(尋找寶藏)從一而終,角色單純,面向也幾乎只停留在追寶這件事上,就是一個非常電影化的故事。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一個明確的外部事件(與沈佳宜的感情發展),和單純的角色與面向,也是很電影化的故事。

而像《甄嬛傳》、《盜墓筆記》這樣的很多單元,面向觸及愛情、親情、友情、政治、職業環境等多種面向,角色複雜的故事,就比較適合做電視劇。

若是後者堅持要改成電影,就必須縮減面向和角色,抓出一個單一的外部事件,來做電影的主架構。這也是為什麼像《航海王》、《銀魂》等長篇漫畫在電影化時,都是以XX篇的方式呈現的原因,因為這才是電影的說故事方式。

把抓出來要保留的元素和主線,套進戲劇的基本結構裡,就可以先把故事大綱寫出來了。在結構中你會看到哪個部分還缺一塊劇情,哪個部分劇情需要調動,哪個部分是多的累贅。

整理好故事大綱,就可以開始分場,到這個階段,其實就回歸到原創電影一樣的過程了。

 

推薦文章

為什麼你的故事不夠精彩?少了啟動點!

為什麼你的故事不夠精彩?少了啟動點!

一個奇貌不揚的清潔隊員,每天穿梭大街小巷,清理每場狂歡之後留下的殘骸。 沒有人會特別留意他,他像 ...
閱讀更多
從《絕命律師》第一季第一集看角色層次建立

從《絕命律師》第一季第一集看角色層次建立

重看了《絕命律師》第一集, 發現整集在建立索爾這個角色的方式真是嚇死人, 實在是太多層次了, 而 ...
閱讀更多

用對白建立有意義的動作

  小農之前談過很多次「動作」大於「對白」的概念,你如果想寫出一部出色的作品,一定要學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