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看電影】將失智題材玩出精采靈光的《被遺忘的幸福》,一部幽默又虐心的溫暖作品

又在影院裡淚牛滿面了,既《誰先愛上他的》之後,又是一部幽默又虐心的溫暖作品:《被遺忘的幸福》。

《被遺忘的幸福》講述一個因為母親失智症,而重新團聚的家庭,在這最後的時光,一同面對問題並且尋找救贖的故事。這部作品非常好看,全片輕鬆不沉重,卻讓你開頭笑,結尾哭,有《海邊的曼徹斯特》的生活感,卻又不失緊湊的戲劇性。

《被遺忘的幸福》中,兒子想將失智的母親送進安養院,但他不孝嗎?不,送母親去安養院,是他最大的孝道。他的生活被照顧父母這個重擔摧毀,情人離開他,酒吧營運辛苦,但他仍然沒有置身事外,一間條件理想的安養院,是他面對健康日漸惡化的父母,最好的選擇。但對父親而言,這是最糟的選擇,因為雖然可以住得很近,但去安養院等於無法再與妻子朝夕相處,再加上妻子曾在安養院工作30年,對於「被送進安養院的人」帶著陳見,無論是自私或是對妻子的愛與體貼,他都無法接受這個決定。而主角女兒,身為父母親的代理人(可以替他們簽名做決定),夾在兩人之間,左右為難,加上自己長期住在外地,對於兩面的無奈,又是理解,又是疏離,更慘的是,她叛逆的女兒就在她身邊,看著她所做的每個決定。每個人她都想幫,但幫誰都是為難自己,而她自己,也有自己的家庭危機……

當我們創作的議題,重點不在「對錯」,而在「無奈」與「如何面對」時,「沒有壞人」似乎是一個最佳的選擇。《誰先愛上他的》中的性取向與愛情、《被遺忘的幸福》中的失智症,都是屬於這種路線,正因為這種事沒有對錯、無法改變,因此在人物的刻劃上,更應該要全面,去看見每個人值得同情的地方。在這一點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選擇的不夠漂亮,多數的母親都被處理成妖魔化,是「純粹惡」的一方,對於母親為何非要孩子讀書、優秀不可,著墨甚少,是故事不夠動人的主因之一(《貓的孩子》中的母親就處理的比較好)。在升學主義這個巨大的、幾乎不可改變的的扭曲價值下,所有人都是受害者,從這個角度切入,會有更大的戲劇效果。「沒有人是壞人」的好處,在於「兩難的建立」。任何一部優秀的作品,都存在兩難,如果善惡分明,就沒有兩難(必然選擇善),但當沒有壞人時,每個角色都有苦衷,沒有一個選擇是絕對正確的,這其中便充滿了戲劇。

父親、兒子、女兒三人,對於要不要將失智的母親送進安養院,各有各的「正確」,整部作品寫得非常簡練精彩,對話生活、簡單卻充滿力量,尤其母親失智與正常之間的切換,時機點運用非常巧妙,在故事前期充滿笑料,但當情節越走,原本的笑料全部變成了疼痛,讓人不知不覺,陷入了角色的心酸之中。除了對白,我特別欣賞這部作品的輕重取捨,故事主線是女主角女兒的原生家庭,支線則是她的婚姻關係,但當故事進入尾聲,劇情只用了極精簡的五個場景,便將支線漂亮收尾,既補足主線,又完全沒有搶走主線的焦點,編導的選擇相當到位。

雖然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我個人非常喜歡「老火雞」這個設計。在最後的最後,火雞的安排既幽默,又溫馨,為結尾的溫暖救贖,畫龍點睛。如果你覺得失智症這個題材已經被做爛了,非常推薦你進場,去欣賞這部作品如何將這個題材玩出精彩的靈光。

最後,獻上預告,歡迎大家11/30,一同進場體驗感動。

 

推薦文章

《角色人物的解剖》- 專談角色的工具書

《角色人物的解剖》- 專談角色的工具書

「所有的問題,答案都在角色身上。」​ 這是我常與學生分享的話,​ ​ 但反過來說,​ 角色的各種 ...
閱讀更多
《午夜天鵝》- 遇見日本的「丹麥女孩」

《午夜天鵝》- 遇見日本的「丹麥女孩」

受出版社邀約,試讀了《全裸監督》的編導所寫的小說《午夜天鵝》,是個很愉快的體驗。​ ​ 首先,我 ...
閱讀更多
故事想的和寫的不一樣,怎麼辦?

故事想的和寫的不一樣,怎麼辦?

創作故事時,常常心中設定是對人物深沉掙扎描寫,動筆完成卻變成像大愛倫理劇,無法駕馭故事,請問落差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