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多寫還是多上課?談編劇初學者如何進步

 
最近收到一些詢問,是關於編劇書的推薦。我很樂於向大家介紹一些編劇書,像《故事的解剖》、《故事寫作大師班》、《救貓咪》都是備受推崇的經典。但這一次,我沒有推薦對方任何書。
 
因為我知道,他已經讀了很多編劇書了。
 
類似的事情,發現在一些實體課堂上,學生們彼此分享他們上過某某老師和某某老師和某某老師和某某培訓營的課,然後轉過頭來問我:「老師,你還有沒有什麼推薦的課程?」
 

我必須說,你們已經上太多課了。

 

學習的陷阱

做為一個開課、寫書的老師,勸學生不要再上課,似乎是一件古怪的事,但這確實是許多初學者常遇到的瓶頸:太渴望知識。
 
什麼時候,渴望知識,也成了一種錯?當你忽略實際練習的時候。
 
就如同你無法光看吉他教學書,就學會怎麼彈吉他一樣。你必須好好把吉他抱在懷裡,忍受自己笨拙的手指,在硬硬的琴弦上磨出繭來,你才有可能學會怎麼彈出悅耳且流暢的和弦。
 
同樣的,學習編劇,如果一直不肯動手創作,永遠不可能學得會。
 

而當你毫無經驗時,你是很難真正體會書上談的那些概念,到底真正是在表達什麼。你常會抱著一知半解甚至錯誤的解釋,把一本又一本的編劇書吞進肚裡,幫助有限。

 

先從擴大眼界開始

事實上,許多知名的創作者,甚至沒看過幾本編劇書。這類創作者最常給初學者的建議便是:多寫、多看。
 
確實,就算讀完全世界的編劇書,也無法幫助你繞過「多寫、多看」的過程,這是學習成長必經之路,沒有太多捷徑。讀編劇書和上課,只是幫助你「開眼」,讓你在觀賞作品時,能夠看到更多的細節。
 
我們的思考,表面上是「無中生有」,但事實上會出現在我們腦袋裡的東西,都是以我們看過的東西為基礎。很多學員與我討論作品時,常會訝異我的想法之多、反應之快,但事實上,那僅僅只是因為我腦中的資料庫比他們多罷了。
 
所以對一個毫無經驗的初學者而言,我最推薦的學習方式,其實是「多看」。先開啟自己的視野,不要讓腦中的資料庫,只裝著台灣偶像劇、大陸宮鬥劇和日本動漫,試著多看一些不同類型的作品。侯孝賢導演與蔡明亮導演的作品雖然容易看了昏昏欲睡,但至少也要看過一兩部,去吸收不同的運鏡和說故事方式。
 
 一些常在電影迷口中提到的名片或名導作品,都應該試著挖出來看看。黑澤明、小津安二郎、昆汀、楚浮、大衛芬奇、伍迪艾倫、《霸王別姫》、《黑鏡》、《猜火車》、《教父》、《奪魂鋸》、《美國心玫瑰情》……我列的這些當然也不是全部,也不是什麼必看,只是各有各鮮明的風格與特色,與「你習慣的樣子」很不同。
 
初學者必須先能理解,原來故事不只能這樣說,還能那樣說,畫面不只能這樣拍,還能那樣拍,眼界開了,腦袋裡的東西多了,自然會比空空如也時更有想法。
 
看一百部偶像劇,可能遠不如看一百種不同類型的作品,因為一個越成熟的「類型」,本身就是一個複製的過程。你好像看進了很多劇情,但其實並不會學到太多新東西。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把《甄嬛傳》、《武媚娘傳奇》、《𦍋月傳》、《延禧攻略》、《如懿傳》全看了一輪,它們是真的「很不一樣」,還是「大同小異」呢?
 
如果你真的「看不懂」,那就試著善用google,查詢一些其他人的心得,或是藉由一些課程和講座的交流機會,向老師發問。我能給的最簡單的建議是「相信你的身體」和「不要放棄思考」,不要因為別人說是神片,就一定非逼自己去喜歡,你感覺好就是好,感覺快樂、感覺難過、感覺寂寞,都可能是作品想表達的。去思考導演或編劇為什麼要這樣說故事,然後從故事、文化、議題中去找答案(繼續善用google,或是一些導覽類的電影書)。
 
你吃什麼就變成什麼,你看什麼也一樣就變成什麼。看好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如果看太多粗製濫造的東西,胃口就會被養壞。擔心無法分辨?那就去搜尋「百大名片」、「xx獎最佳影片」、「十部你不能錯過的xx片」之類的關鍵字。
 

這其實是科班生和非戲劇類相關科系畢業生最大的差異之一,因為相關科系的人再不情願,都會被逼迫吞下無數大師級的作品。而自學者常常都只看到自己的小世界,因此造成了巨大的落差。

 

該是上場的時候了

在最初期時,看好作品帶來的進步是極大的。但眼界的成長可以飛快,手上的功夫要跟上,卻需要時間。相信很多創作者都經歷過這樣一段「眼高手低」的時期,覺得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怎麼看都不順眼。
 
透過去上課,或許可以發現一些原本沒有留意到的盲點與訣竅,但追根究底,在這個階段能讓你成長最多的,只有寫了。
 
如果你看多了好作品,上過了許多課,在這個階段,你鐵定痛苦的要死。別人寫的是經典,到你手上成了露點,老師教的是轉折,怎麼自己寫起來像骨折。
 

無論如何,咬著牙,你必須撐過去。在這個階段,你完成的作品數量,無論大小,會與你的實力成正比。請一定至少要「完成」你的作品,因為每一次的完成,都會使你在痛苦掙扎中,獲得更多體悟。

 

不一樣的眼睛

等你寫多了以後,你會發現你的成長曲線開始趨緩了。寫作對你而言開始駕輕就熟,你的自信也隨著作品的累積開始增加,你越來越覺得自己「知道寫作是怎麼回事了」,但卻也發現,自己的水平無法再提升了。
 
到這個階段,有時你需要重新回去看看你曾經喜愛過,視為目標的作品。因為這段過程的體悟,會為你帶來不一樣的眼睛。你開始看到作品的細節,開始學會去思考、揣摩別人在創作時,是怎麼突破你也遇過的困難點的?在旁人眼中,一些看似理所當然的設定與安排,你開始看出味道,並且讚嘆別人找到的答案。
 
如果你很幸運,光靠著自己就來到這個階段,這時去上課、看編劇書,其實會有莫大的幫助。把你學到的東西,運用在你接下來的創作上,你可能會一下有質量或效率上的提升。不要把學習看成是一件很呆板的事,我們其實都從前輩的指教、經驗的分享中,能夠體會到這種學習的頓悟。
 
 

看、寫、學的平衡

所以你會發現,多看、多寫、學習別人的經驗與統合的理論,幾乎是三條無法避免的道路,想走到更高的境界,這三者其實缺一不可,差別只在先後順序的差異。
 
許多人因為對寫作有熱情,所以先累積了「寫」的功課,但因為「看」和「學」不夠,結果就覺得自己寫起來千篇一律,而且時好時壞,完全只能憑直覺。偶爾看到別人寫的形式特殊的作品,突然開了一點眼界,摸著摸著,有了一點突破。
 
有的人「學」的很多,但看和寫都很少。所以常會覺得老師說得很有道理,但自己動手困難重重,要構思也腦袋空空。
 
有的人「看」的很多,卻沒什麼在寫也從沒系統學習,所以雖然閱片無數,但大多只看到了熱鬧和感動,以為自己也可以寫,但實際寫起來卻可能是荒腔走板。
 
所以建立習慣,排出時間讓自己有穩定的觀影習慣,提高自己的眼界、透過影評和編劇書瞭解更多細節,並且從別人的作品中取得驗證,自己動手實際寫過三五個劇本。這些是初學者要一路成為一個進階者,必經的道路。
 
回頭檢視看看,自己目前最缺乏哪個功課呢?別再逃避了,快快補強它們吧。
 
 

推薦文章

什麼是象徵?

什麼是象徵?

  我們經常聽到影評人很愛說:「這部影片中,XX是OO的象徵。」到底象徵是什麼?我們該 ...
閱讀更多
如何寫出催淚戲?

【寫作技巧】如何寫出催淚戲?

大家愛看感人的戲,寫戲要怎麼寫,才會催淚呢? 有經驗的編劇都會說:要讓人哭,比起讓人笑容易多了。 ...
閱讀更多
【解析力】經典影集誕生法 資深編劇教你知名學院的創作秘訣

【解析力】經典影集誕生法 資深編劇教你知名學院的創作秘訣

【本篇文章為課程助教於2023/3/22 《原子編劇課春季班》之課程精華筆記分享】 講座介紹 ●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