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看電影】勘稱場面設計典範的《不可能的任務6:全面崩解》

《不可能的任務6:全面崩解》(以下簡稱MI6)是一部勘稱場面設計典範的作品,喜歡翻來覆去劇情以及刺激動作場面的人,千萬不要錯過。

雖然在邏輯上有些許瑕疵,但編導深知《MI》系列的定位:變臉、騙局、團隊、IMF冤大頭、拚命的阿湯哥。《MI6》將這幾個元素算是玩了個透徹,還貪心的把系列前幾部作品的經典元素能塞的都塞過一輪,當最後阿湯哥不得不攀岩時,我幾乎都要大笑了,編導你真是有夠狂。

「所有的鋪陳都是為了讓高潮場面劇力萬鈞」,想要深刻的體會這句話,《MI6》值得一看。在前半段過多的資訊量其實會讓你有點煩燥,但因為節奏緊湊的場面,你選擇了原諒,但當最後一個任務展開時,你完全原諒了前面的所有毛病,實在設計的太好看了。所有元素都被拼在一起,在整個大高潮事件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有戲份和任務,而且都不是跑跑龍套,是認真的合理、有力且不累贅的。阿湯哥在事件中也確實化不可能為可能,你會不斷在心中吶喊:「不會吧!」、「天啊!」、「還來啊!」每當你覺得「大概這樣就差不多了吧」時,情況就越更嚴峻的地方再推進了一些。雖然台灣不太可能實現這些動作場面,但其中這樣一波接一波,不斷推到極致的設計,真的是很值得學習的。

中後段伊森的追逐場面也設計的相當出色。相對於中段純粹刺激的飛車,很漂亮的放入了幽默的元素(我覺得背景音樂有一小段很像馬力歐,絕對是故意的XD),讓同樣屬於速度追逐的場面,產生了不一樣的趣味,不會顯得重覆,非常高明。

相較於其他續集不斷的大IP,《MI6》很出色的打造了一個專屬於主角伊森的角色歷程:他是一個心軟的特務,他一直覺得自己的心軟會傷害他最在乎的人,但到最後他會發現,他的心軟,是所有人如此信任他的原因。我覺得在系列故事發展到第六集時,創造這個角色歷程是一個相當聰明的決定。可惜每個出色的角色歷程都只能用一次(就像《死侍2》的家庭概念),讓我們期待《MI7》的表現XD

推薦文章

九月原子編劇課課表來囉!

九月原子編劇課課表來囉!

八月的主題是「多方深入」,​ 有編劇、導演、演員、改編等等不同視角,​ 帶你從不同面向理解說故事 ...
閱讀更多

劇本構思 展開的兩大流派- 從創意到故事

劇本構思 展開的兩大流派:  日美流 vs 台韓流 你可曾注意到,《蝙蝠俠:暗黑騎士》與《玩命關 ...
閱讀更多
別讓你的劇本遜斃了

【編劇書推薦】你的劇本到底哪裡做錯了?《別讓你的劇本遜斃了》告訴你

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是一本很不一樣的編劇書,非常嗆的一本書,《你的劇本遜斃了》! 台灣出版社很有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