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的文字與難讀的文字,到底差在哪裡?

好讀的文字與難讀的文字,到底差在哪裡?

我發現很多人在寫劇本的三角形,
甚至是在寫小說時,
都是說明書的方式在寫作,例如:
「男孩匆忙的大步的往前跑,
一手提著蛋糕,一手拉著一頭小豬。
小豬癱在地上,
臉上呈現不情願的表情被往前拉。」

我們整段讀完,
當然可以理解他想表達什麼,
就是一個男孩拖著一頭小豬跑著,
手裡提著蛋糕,
小豬看起來不太情願。
但比較一下我這段重寫和原文,
就會發現讀起來好像比較輕鬆,
這不是因為字數有差,
其實真正的差別是「概念的連貫」。

這其實對很多創作者來說近乎直覺,
例如,我們會習慣這樣寫:
晴朗的藍天,
街上熱鬧的人群,
咖啡廳裡讀書的主角。
為什麼是這個順序?
因為這是一種從大寫到小,
由遠景寫到近景的寫法。
好天氣下的熱鬧街道裡,
有間店裡有讀書的人。

有時我們會反過來寫,
來達到不同的效果。
先寫主角眼前的教科書,
再望向街上的人群,
以及大好的天氣,
由近景拉到遠,
跟著主角的視線,
感受到眼前的煩悶,
和外面世界的美好(於是更煩悶了)。

但無論是哪種,
都是利用書寫鏡頭的組合和順序,
來達到想要的效果。
書寫有點像鏡頭,
一段文字就會在讀者腦中形成一個想像畫面,
所以你先寫什麼,再寫什麼,
是有差異的。

所以其實說故事真正的工具是「場景」,
文字只是我們用來打造觀眾腦中場景的工具。
我們真正要寫的不是「畫面」,
因為同樣的文字,
每個人腦中的畫面都會不同,
但場景對了、情境被正確理解了,
每個人腦中的故事就一致了。
如果你太執著於描寫、說明畫面,
而不是想著怎麼把讀者帶進你故事當下的場景,
你的創作會一直很難進步。

從這一點來檢視一開始男孩拖小豬的例子,
你會發現原文先告訴我們男孩在跑,
匆忙的大步的,好像跑得很快,
但接著告訴我們,
他其實拖著一隻小豬,
這隻小豬還「癱在地上」,
突然間,那個快速的奔跑消失了,
變得吃力、沉重,甚至停滯了,
最後一句「小豬呈現出不情願的表情被往前拉」,
先讓我們看小豬的臉,
又再「往前拉」,
癱在地上的停滯又動了。
整個的閱讀感受就會有混亂感,
腦中的場景不斷重置,
雖然讀到最後認真想想、重組,
就能得到正確的情境,
但過程中卻相當的不順暢。

相比之下,我簡單說明的文字,
雖然沒有任何修飾的詞句,
但卻更順暢、更能表達正確的情境,
因為我是先把概念點出,
男孩拖著豬跑,
再補充細節,
手上有蛋糕,小豬不情願。
這樣的書寫順序,
就不會有概念上相互打架、矛盾的問題。

這種書寫順序在我們的國文教育中很少被提及,
所以很多人都不會特別留意,
但其實是相當重要的,
而且一點都不難。

只要把握「先大概念再細節」的順序,
就會有基本分數,
等基本功熟了,概念通了,
變化起來自然就得心應手。

 

推薦文章

當編劇學歷重要嗎

要當編劇,學歷科系重要嗎?

健忘的我, 終於想起來要回答匿名提問箱的問題了(被歐飛) 今天就開始來清提問箱。 當編劇,學歷科 ...
閱讀更多

提升劇本寫作能力的三種練習

我們今天這集要來談一談,如果希望作品越寫越好,平常可以做什麼樣的練習。 你將會學到: ✅劇本寫作 ...
閱讀更多
【主題力】從聖經故事到好萊塢電影 金馬編導親授經典不敗

【主題力】從聖經故事到好萊塢電影 金馬編導親授經典不敗的「災難」與「救贖」

【本篇文章為課程助教於2024/4/26《原子編劇課春季班》之課程精華筆記分享】 講座介紹 ●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