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塑造】如何避免所有角色都與自己的特質重疊?

請問如果劇本中有兩三個角色都有自己某一部分的性格或特質,如何避免不小心把這些角色都寫得太像自己或角色們太相似?

 

寫出自己不是壞事

我們沒辦法寫我們不知道的東西。任何我們筆下誕生的,必然是我們對於世界、對於人的某種認識。

這就好像一名職業演員,一生之中可能演過幾十個角色,難道這幾十個角色都與他無關?當然不是,這些角色都是由他身上的某種特質孕育出來的,既不是他,又是他。
而「他演不同的角色都很不一樣」,難道就代表他的演技比「他演不同的角色都很相似」更好?其實也不一定,那頂多說他戲路廣,但戲路廣不代表演技好。
所以不要害怕別人說:「你寫的角色都很像你。」因為這句話本身其實不是對作品的評價,而是對方對你的認識以及對角色的理解。
先擺脫這種「寫出自己好像有罪」的包袱,我們再進一步的談如何區隔角色。

為什麼你的角色都一樣?

而在談論怎麼把角色寫得不一樣之前,我們需要先思考的是,為什麼不同的角色會感覺像同一個人?
是不是因為你沒有設定角色?許多人在寫故事時,對角色都只有模糊的標籤印象。這個人是美女,那個人是宅男,這個人是胖子,那個人是老闆。
不夠完整的設定,就會帶來不夠清晰的形象,而不夠清晰的形象,則帶來落筆時的區隔不足。
一個美女,可以說話辛辣,可以說話溫柔,可以說台灣國語,也可以說文言文。她是一個怎麼樣的美女?
但,難道一個「溫柔的美女」,這樣的設定就足以讓我們寫出獨特的角色嗎?依然很難。請問「溫柔的美女」和「潑辣的美女」,在買手搖飲料時,就真的會說出不同的話?
「大珍奶半糖去冰。」
「請給我一杯大珍奶半糖去冰。」
「大珍奶半糖去冰,謝謝。」
「喂,大珍奶半糖去冰,快點。」
請問說這四句話的人,分別是什麼性格?
很難吧?其實十種性格的人,都可能用同一種說話方式。硬是要從語言本身去做區隔和角色塑造,是吃力不討好,甚至可以說是放錯重點的。
你可能會說,至少最後一句用命令的方式,應該鐵定出自潑辣的女生吧?那可不一定。假設這個點飲料的人和店員很熟,而且她是用半開玩笑半撒嬌的語氣說呢?只要情境適當,溫柔的美女也有可能說出一樣的話。
所以如果你掉進了台詞本身的細節,只關注台詞怎麼運用,那你的角色塑造永遠無法到位。你可能以為你已經費盡心力的使他們「說出不同的話」了,但看在讀者眼中,他們可能還是很相近的。
所以模糊的設定與錯誤的塑造焦點,都會造成你的角色變得模糊。

那要怎麼做出角色差異?

首先,這兩個角色應該要有明顯的差異。
不要覺得我說廢話,但角色彼此之間的設定差距,直接決定了你的角色塑造難度。
試說出服部平次與工藤新一的差別。
有沒有覺得除了一個是關西人一個是東京人所以口音不同之外,他們之間雖然背景設定有許多差異,但在演出的區別度實在很低?(連長相都很像XD)
因為他們在性格上、能力上、價值觀上都太過相近了。都是高中生天才偵探,都勇敢都有正義感,都熱愛推理解謎,而且都是屬於愛解說愛表現的個性。
那大雄和技安的差別呢?
所以角色性格、能力和價值觀在設定上,如果能事先就做出明顯的差異,你的角色就不容易混在一起。
刻意的利用極端對比的人設,可以幫到這件事。熱情的與冷漠的、理性的與感性的、聰明的與傻氣的、熟練的與生澀的、易怒的與軟弱的、樂觀的與悲觀的、粗魯的與規矩的……有時甚至是男的與女的,都是為了做出區隔才刻意選擇的。

再來,需要展現特質的戲份

你設定了一個溫柔美女與一個潑辣美女,但給他們的戲份是坐在課堂上聽課、去福利社買早餐、在操場上跑接力賽……那你想做出他們的區隔,本身就有難度。
這就好像你參加一個營隊,一到現場就有10個陌生人與你同組,除了外觀,你怎麼判斷得出他們是怎麼樣的人?我們只能等到他們有特別的行為、對事情有特別的反應時,才可能進行判斷。
這個人在替小隊取名字、想隊呼時都超投入的,點子超多,看來是個嗨咖。這個人和他說話他都不理,自顧自的在筆記裡記東西,感覺是個難相處的人。這個人從開始到現在吃東西吃個不停,就連在練舞時都可以吃……
你希望表現角色的特質,就要安排相對應的戲份給他展現,而且最好在他一登場時就有機會展現,因為第一印象是最強烈的。
很多人明明做了人設,卻無法寫出角色差異,是因為太專心推劇情了,沒有留下空間給角色表現自我讓觀眾認識。仔細觀察角色鮮明的作品,都會發現有給角色專屬的空間與事件來突顯特質。

最後,不要破功

當角色塑造完成,這個角色就被賦予了獨立的生命,有自己的思考邏輯。身為編劇,只能順著他的價值觀,安排情境讓他行動,不能強行扭曲。
一個已經被塑造成軟弱性格的人,不能「因為劇情需求」就突然正義感爆棚,做決定變得很乾脆。就算真的劇情有這個必要,我們也必須先安排一個合乎他邏輯的情境,逼得他沒有選擇,只好硬著頭皮面對問題。
如果你事先做了角色塑造,事後卻一再破功,讓角色做出錯誤的選擇、反應,那你的角色就會變得越來越相似,而且這個相似的原型就是編劇自己。因為當你停止思考時,你就不再是從角色的角度出發,而是單純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了。
這種「每個角色都像你」,才是真正有問題的部分。

推薦文章

從《魷魚遊戲》學編劇(二):受眾與內容差異

從《魷魚遊戲》學編劇(二):受眾與內容差異

談完了死亡遊戲的本質,​ 知道這個類型的故事真正應該處理的主題後,​ 我們進一步要談談,​ 如果 ...
閱讀更多
老題材開發新創意的7種方法

老題材開發新創意的7種方法

「類型」的形成,源自於大量的成功經驗,​ 例如校園愛情、魔法學院、宮鬥、仙俠等等,​ 這使許多創 ...
閱讀更多

《半澤直樹》與傳統日劇的不同結構

   常看日劇的朋友,對於現代日劇的結構相信並不陌生。 不同於華人或韓國連續劇,動輒幾十集,通常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