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路上的努力有五種

創作路上的努力有五種

有時會聽到學員說:
「我已經很努力了,到底怎樣才能進步呢?」
人生很多時候努力都只是一種受苦的心情,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已經感覺很痛苦了」,
而不是真的努力了。
 
這不是風涼話,
而是過來人的心酸淚。
這種心情就像你不斷大口吸氣,
然後奇怪自己怎麼還是很餓;
盡全力做著月薪兩萬的工作,
感嘆怎麼存都存不到兩千萬。
如果努力只是「重覆做著無效的事」,
那不叫努力,叫徒勞。
 
真正的努力,
還包含了試著去釐清自己的目標、
理解自己與成功者的距離、
弄懂自己缺乏的東西等等,
除了動手,還需要動腦,
而不是在舒適圈裡死命打轉。
 
那做為創作者,
我們需要做到哪些努力呢?
 
一,努力寫:
努力做夢,就只會得到夢,
想當創作者,不寫是不可能進步的。
寫作就像練樂器和運動,
你不實際動手做,
不去熟悉你的工具,
你永遠不可能站上起跑線。
 
很多人以為自己常常打字聊天,
工作上常要寫公文、打報告,
就覺得自己「和文字很熟」,
這是一個誤解。
 
如果你拿著籃球整天運球,
不投籃,怎麼會變準呢?
反過來也是,整天投籃,
運球又怎麼會進步呢?
說故事和聊天發動態是不同的,
寫教學文和寫故事是不同的,
甚至寫小說和寫劇本也是不同的。
 
想創作什麼,
就要熟悉那個文類,
常常寫,寫上手,
最低標準先能自己寫得順,
寫得讓人看得懂,
寫得讓人能讀得通順。
 
很多人其實連這個標準線都沒過,
就想著要一鳴驚人,
我做為老師真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志氣是一定要有的,
夢想是一定能大的,
只是這種基本功,
教不來也跳不過,
你必須動手做,花時間練才行。
 
二、努力觀摩與模仿:
你這輩子如果只看過白雪公主與灰姑娘,
就會以為故事裡的救贖,
就是等待某個王子的臨幸。
你寫了個小胖子成為功夫高手的故事,
就覺得自己寫出了什麼驚世之作,
可惜世界早就有了《功夫熊貓》。
 
想把作品寫好,
一方面你要先看過寫得好的作品,
另一方面你要知道,
故事早已經歷了小說黃金年代的洗禮,
技法從古典、現代到後現代,
戲劇光是在舞台劇時期,
就已經經歷了布雷希特、契訶夫、猶涅斯柯、貝克特等多位大師,
等到進入電影和電視後,
更是有無數藝術家投入開創新局,
在經歷出版業與影視產業不斷挖掘後,
在這個每年誕生上萬、上百萬故事的年代,
你的眼界如果還只停在金庸、瓊瑤,
你再怎麼寫也只是仿作。
 
仿作也沒什麼不好,
學習總是要從模仿開始,
我們都是因為看到喜歡的作品,
模仿喜歡的作品,
才能漸漸建立起自己創作的路數。
要創作不見得要去學藝術史和戲劇史,
也不見得要看過每個大師的作品,
但這些大師的作品其實都成為血液,
流注在現代每個全新經典作品中,
你的眼界若是能與世俱進,
你自然會在不知不覺中,
承襲到這些養分。
 
就像打破第四面牆、後設這些技巧,
早在1921年《尋找作者的六個劇中人》便出現了,
你不需要認識皮蘭德婁也可以學會,
就像你不需要編劇課也可以學會說故事一樣。
 
編劇課、編劇理論,
只不過是對經典作品的歸納整理,
是從皮毛的模仿進到骨幹的模仿,
幫你把要點勾勒出來,
讓你從渾然不覺到清晰可見。
 
因此很多人不用上編劇課,
光是看得夠多,學得夠多,
自然就掌握了說故事的方法。
這個環境像我這樣有點病態,
不斷在方法論上下功夫的人不多,
要學會創作也沒有必要這樣,
太愛研究方法就不是創作者了,
太愛上課也不是。
我們只是對於瓶頸焦慮,
甚至對「害怕碰到瓶頸」提前焦慮,
所以很想上點課來壓壓驚。
 
我的工作只是幫你節省一點時間而已,
讓你可以事先得到方向,
在模仿的過程中,
更能掌握到要點。
 
所以關鍵不在老師身上,
而在作品身上。
你應該在不斷寫的過程當中,
尋找值得模仿的作品,
然後不斷去模仿,
要仿就要仿得像、仿得完全,
不要只仿人設、仿情節,
怎麼開場、怎麼鋪陳、怎麼轉折、怎麼表達,
把喜歡的作品的優點都學起來。
 
為了模仿,
就會開始學會去關心細節,
為了模仿,
就會開始看更多的作品。
同作者的作品也好,
同類型的作品也好,
同風格的筆法也好,
將你想學習的作品看熟、看透、看豐富,
好好模仿。
 
找幾本自己喜歡的好書,
找幾部覺得是典範的電影,
當你在寫作時遇到瓶頸時,
不要光是抓頭苦思,
拿作品出來重溫一下,
想像一下創作者是怎麼架構這個故事的,
你遇到的問題他是怎麼解決的,
他安排這個細節、這個順序是為了什麼,
就像你要模仿一個人,
模仿到最後不只是能學他的動作表情,
還能以他的思考模式與人對話。
試著以創作者的身份,
去和作者對話。
 
三、努力關心:
關心什麼?關心這個世界。
關心社會,關心你的生活周遭,關心身旁的人。
關心一件事不同的思考角度,
不同的立場、不同的利害關係。
關心這個社會是怎麼運作的,
關心和你過不同生活的人,
是怎麼思考事情的。
 
所以除了讀故事有關的書,
也試著讀一些與人生有關的事吧。
歷史也好心理也好經濟也好,
社會問題也好族群議題也好。
試著接觸一些你過去不熟悉的東西,
音樂也好養生也好玄學也好科學也好,
聽你某個有特別狂熱的朋友,
聊些你聽不太懂的東西,
並且試著弄清楚那到底是什麼。
 
試著出去走走,
不再只是關心美食美照和收集景點,
而是關心一下街景、碑文和生活方式,
關心語言,和語言背後的思維,
關心貨架上擺的商品,
擺了什麼,沒擺什麼。
我和我太太出國常有一個行程,
就是逛超商和市場,
商品就是需求,就是習慣,就是生活,
市場裡有居民的日常生活。
 
常問為什麼。
為什麼人會做壞事?為什麼人會變壞?
為什麼這些行為會被定義成「壞」呢?
為什麼下午四點半,
超商的座位區會被中學生佔據,
他們為什麼不回家?為什麼群聚又為什麼落單?
(顯示為是在超商寫這篇文章)
為什麼看起來很騙的東西還是有人買?
為什麼以前的零食口味這麼單調,
現在卻變得這麼花俏?
 
關心生活的變化,
關心變化的原因,
關心每個理所當然背後,
可能存在的不理所當然。
關心一下,
我,為什麼變成了「我」呢?
 
無知的人寫不出東西,
你無法寫你不知道的東西,
所以要養成習慣去關心、去理解,
你會發現世界比你想得更大,
發現世界比你想得更複雜又更簡單,
你的創作也會在過程中,
自然深入到過去沒有觸及的領域,
過去沒有到達過的深度,
因為過去你覺得理所當然的,
現在變得值得思考了。
 
創作是你見識的投射,
你所知越淺,產出自然不深。
 
四、努力體驗:
體驗不同於關心,
關心讓你可以把目光從表面移到裡層,
從結果延伸到原因,
從自身拓展到他人。
而體驗則是希望你別只是移動目光,
也要移動腳步。
 
別光是增長你的知識,
也要試著增強你的感官見識。
試著去吃點沒吃過的,
玩點沒玩過的,
劇場的票雖然是電影的兩倍,
但有機會也可以去感受一下。
音樂會或許讓你覺得無聊,
但有機會也要去睡一下(X
 
有些東西不是言語可以傳達的,
你必須親歷其境。
就像我從市場理解了他們的商品與生活,
也不可能等同於我在當地住上一個月。
環境的氣場、濕度、溫度,
氣味、聲音和光線,
你如果從來沒有實地感受過,
文字寫得再精準,
你也不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
 
看二十篇關於外勞的報導,
也不能取代實際和一個外勞相處。
一個外勞,也無法代表其他外勞,
愛情、工作、活動,都是這樣。
我們必須擴大自己的體驗,
累積自己的經驗,
去接觸,去感受,
去愛,去恨,去思考,去品味。
(但請不要傷害自己)
 
體驗過之前會思考的方式,
和體驗之後是不一樣的。
不要把自己困住小小的圈圈裡,
重覆過著一樣的生活。
 
我們都不是頂有錢的人,
但吃一頓、住一次、體驗一回,
更高層級的生活還是做得到的。
大家常會笑說: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
這是真的。
就像《麻辣賤諜》的主角第一次上高級餐廳,
連濕紙巾都認不出來。
試著走進高級的音響店,
體驗一下到底差別在哪。
 
重點不是奢華,
重點是跨越。
有進過寺廟嗎?有進過教堂嗎?
有進過直銷會場嗎?
有逛過傳統市場嗎?
有喝過不同名字的精品手沖咖啡嗎?
有翻過7-11架上不同的雜誌嗎?
有去過熟悉的城市,不同的區位嗎?
有好多新鮮的世界根本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
但我們卻活在好小好小的牢籠裡。
 
有時你是因為體驗過,
所以才知道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什麼是偏見和陳見,
什麼是被忽略的角落。
 
這些事會一點一點滲透過你的思維裡,
一點一點的影響你的作品,
使你的作品有更多屬於你的細節,
而不只是別人作品和想法的複製品。
 
五、努力求生:
有些事,不試著靠它賺到錢,
你是不會懂的。
這就好像你可以熱愛籃球,
整天打籃球,
但說到靠打籃球養活自己,
如何在同樣熱愛籃球的人中脫穎而出,
如何在有限的體力精力中持續出賽,
如何在狀態不佳時設法維持水準,
如何保護自己不要因為受傷而中斷職業生涯,
這些,我們在業餘時從未思考過,
業餘時在乎的只是自己爽不爽帥不帥,
不爽不要打,不帥就不幹,
職業時你背負是合約、教練、球隊與人生,
也因此不能理解職業者是怎麼思考這件事的。
 
你可以不要成為職業作家或編劇,
但至少要下場參賽,
經歷讀者與市場的洗禮,
看看自己能夠走多遠。
你只有為了得獎、為了點閱數,
真正認真煩惱過、觀察過、學習過,
試著去理解真正的問題原因,
你才知道自己以前都只是嘴而已。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
讀者觀眾永遠有嘴的權力,
他們是消費者,
花錢花時間在作品上,
當然有資格表達自己的意見。
但我們做為創作者,
除了嘴之外,
可能要思考一下,
為什麼你嘴的那個人在那個位置,
而你卻在現在的位置?
 
去看看那些活下來的人,
都說了些什麼,做過些什麼。
不光是看他光鮮亮麗的部分,
也看看他默默付出的部分。
我向來都對他們現在如何不太有興趣,
我都比較好奇他們之前經歷了什麼。
 
就像你追求不到心儀的人,
你會渴望瞭解原因一樣,
追不到就怪人家沒眼光,
這似乎有欠風度。
理解原因後就修正再努力,
發現對方要的你給不了,
就另尋更適合自己的對象,
每個人有每個人勝利的姿態,
但你不下場挑戰,
永遠不知道自己欠缺什麼。
 
老師能告訴你的,
也只是老師自己的眼界和想法,
你可以照做試試,
但不要讓老師否定了你的可能性。
我是一個很反骨的人,
有人說我不行,
我想的就是怎麼跌破對方眼鏡。
但這不能是意氣用事,
你必須很務實的去嚐試、修正、再挑戰,
直到找到你自己的路為止。
 
所以試著求生,試著取得成果,
試著實際去驗證你的想法和作品,
然後想得更深入、再深入一點,
不斷去挑戰你的目標,
不斷逼迫自己改變、成長、進化,
最後以你想要的方式生存下來。
 
我想這五種努力都是一個試圖攀頂的創作者,
必須去付出、去挑戰的。
如果其中有幾項你已經下過功夫了,
或許可以考慮換一些方向去成長。
 
我也還在努力,
我們山頂見。

推薦文章

【疑難雜症】角色和情節發生矛盾時,該保全哪一個?

【疑難雜症】角色和情節發生矛盾時,該保全哪一個?

我們通常在設計大綱、安排劇情時,常發現下列情況: 想到一個很精彩的畫面或衝突。 開始千方百計的把 ...
閱讀更多
如何埋設伏筆

【 編劇技巧 】如何埋設伏筆?

「伏筆」是編劇技巧中的神秘魔法,提到這兩個字,不自覺就會有種高大上的感覺,顯得編劇加倍聰明。​ ...
閱讀更多
淺談各種創作載體差別(三):寫實度

淺談各種創作載體差別(三):寫實度

不同的載體, 觀眾對寫實度的要求也不同。 符不符合現實, 只是影響寫實度的其中一環, 並不是全部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