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展現人生的荒謬:「誰都沒有做錯事,卻什麼都錯了」

在《 小丑 》熱潮的尾端,我來聊聊《小丑》劇本不夠完備的地方,這篇文章不是要討論作品的好壞,而是單純去解析一些反應兩極的地方。

單就劇本而言,其實《小丑》的故事相當扁平,在這個故事中,體制的壞幾乎是先天的,反正有錢人就是壞,老殘窮就是可憐,主角就是無辜。

我們不禁要問一件事:「有錢,錯了嗎?」

請問《小丑》作品中,有錢人到底做錯了什麼?老韋恩雖然不是大慈善家,但他也沒有作奸犯科,他就是一個有錢人,想選市長,憑什麼他就該橫死街頭?對,他確實對亞瑟不太客氣,但如果是你,有個陌生人突然跑來,騷擾你兒子,糾纏你,他還是之前騷擾你的瘋女人的領養兒子,你真的就不會賞他一拳?

主持人邀亞瑟上節目取笑他,確實不太厚道,但他就罪該致死嗎?那幾個被亞瑟槍殺的經理人,他們確實是行為不檢,他們被痛打一頓有個教訓也是活該,但槍殺?這真的合理嗎?

反過來說,亞瑟又做對了什麼?他確實相當可憐,也有責任感和道德感,但他之所以無法實現夢想,純粹只是因為他的笑點異於常人,他確實不夠好笑,他也確實帶了槍到醫院,他也確實不是老韋恩的兒子,難道就僅僅只是因為「他是個好人」,就造反有理,殺人無罪?

某方面來說,《小丑》討了兩個便宜,一個是因為它是小丑,超級惡棍,所以我們看到他原來有值得同情的一面,我們就容易買單;另一個便宜是社會的憤怒,我們投射在小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可憐,看到了社會的可恨,於是我們自然的認同了。

老韋恩和主持人都成了祭品。沒有人在意,他們也是靠著自己的努力、血汗與才華,才有了今天的地位。這便是《小丑》這個劇本在態度上最可議的地方。

這和《寄生上流》一樣,是裹著糖衣的毒藥。要知道,《寄生上流》這個片名(原文是「寄生」),對照內容,表面上像在嘲諷上流社會,實際上,根本就是在嘲諷下層社會。你看看你,偷別人的網路,做著發財夢,投資了過度膨脹的生意,不好好發揮所長,最後落得家破人亡,還在你的半地下室做著團圓大夢。在《寄生上流》裡的上流家庭,做錯了什麼?信任別人推薦的人,錯了嗎?說空氣有股味道,錯了嗎?他們不偷不搶,甚至連外遇都沒有,相對之下,在故事的下層人士根本壞事做盡,搶好友的愛人、偽裝身份、說謊、偷竊、栽贓、殺人……我們還看得很樂,一面笑著富人傻,一面又同情窮人,顧影自憐。

這兩部看似討論貧富差距的作品,一部偷罵窮人,一部過度合理化窮人,在電影技法上都出色的不得了,但在創作態度上都可議。

但比起《寄生上流》,我更樂意替《小丑》說說話。

對我來說,這個劇本「足夠公平」。理由我寫在上次的影評(【編劇看電影】有一種好看,叫《小丑》(微雷))中,它把上層社會符號化(平面化),把亞瑟的惡歸因於受虐後的精神狀況,在這個故事中,確實壞人沒做錯事,但也沒做對事,好人沒做錯事,但也沒做對事,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命運的悲劇。如果亞瑟不想當諧星就好了,就像視力不全的人渴望成為畫家一樣。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不是說「想當諧星」、「想當畫家」是錯的,這就像海豚愛上了海鷗,愛本身沒錯,但這個沒有錯的愛,註定是一場悲劇。

「明明有病卻被期待裝沒病。」

這句話其實不只適用在精神病上,它其實適用在任何地方。你工作明明是為了賺錢,人們卻期待你是為了善良/公益/藝術/信仰;你明明被虐待卻期待你裝家庭和樂;你窮時別人希望你看起來體面,你有錢了別人希望你看起來不要太有錢;你是大明星大家卻期待你看起來很庶民……

所以這個「誰都沒有做錯事,卻什麼都錯了」,到底錯的會是什麼呢?不正是體制、命運、人性這些東西嗎?做為一部「反體制角色的合理誕生作品」,我覺得這個扁平的安排卻正好恰如其份。若是反過來去飽滿其他角色,反而就失去了作品原有的焦點。這是一種不得不的取捨。

而劇本不足的部分,演員把它補足了。平心而論,這作品如果不是瓦昆,應該會扣非常非常多分。

《小丑》所反的「體制」其實不是現存的哪種,但也是現存中的每一種。它展現的是人生的荒謬,而不是合理的墮落。

推薦文章

什麼是真正的「文筆好」?

什麼是真正的「文筆好」?

之前分享了大野狼老師的〈如何假裝你的文筆很好〉,​ 對於堆砌的華美文字做了一點批判,​ 但相信也 ...
閱讀更多
【戲劇結構】如何架構多故事線的故事?( 群像劇 )

【戲劇結構】如何架構多故事線的故事?

最近有學員問起所謂「 群像劇 」的創作,這個詞基本的意思,就是在一個大主題下,有多個角色多條故事 ...
閱讀更多

台灣編劇現(慘)況大公開(二)

原文轉錄自:http://blog.roodo.com/scstw/archives/10789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