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類型的誤區

電視劇類型的誤區

類型即是體驗,
我很常提醒這件事,
很多人常分不清「帶職業背景的愛情劇」和「職人劇」,
從提案階段就和製作人大戰三百回合,
但卻共識很有限,
這其實滿可惜的。

人的情感是戲劇中必要的,
在華人電視劇的主流,
99%的主軸都是以人際關係為主,
親情友情愛情,
人們的背景場域只是輔助,
所以《請搜索關鍵字》雖然有關鍵字議題,
《黎泰院》雖然有餐廳創業,
但你仔細留意劇情的重點,
還是在人際關係,
職場裡的事件,
只是促成關係發酵、變化的手段。

觀眾不會期待在《愛的迫降》中,
真的看見南北韓的國家認同與問題討論,
或是女主如何建立個人品牌和調和財團內鬥,
這些故事最主要的體驗都不是職業本身,
而是人際關係的愛恨別離,
這與職人劇是很大的類型差異。
職人劇則以職業本身的精神與甘苦為主,
裡面的重點核心是職業內的眾生相,
帶觀眾看見這門職業背後的真實面貌。

但因為職人本身也是人,
所以必然會伴隨著適度的情感,
但主軸不是情感。
其中的關鍵差異在於衝突落在什麼地方,
如果衝突落在人與人之間,
誰愛誰、誰討厭誰、誰愛誰偏偏誰又不愛誰,
那就是情感劇,
如果衝突大多落在職場矛盾、價值之爭,
那就會比較趨向職人劇。

因此像《禮儀師》(雖然不是電視劇)、
《我們與惡的距離》、
《Live轄區現場》,
都比較像職人劇,
裡面同樣有深厚的情感,
但重點並不是誰愛誰,誰會和誰在一起。

以此光譜往情感劇移動,
《做工的人》和《機智醫生生活》,
就脫離了職人劇,更像情感劇,
因為雖然工地、醫院的場域很吃重,
但我們在欣賞他們生活上的互動,
角色性格的可愛之處,
但其實對職業本身並沒有深入的關注,
但職業卻也是角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至於像《黎泰院》、《我可能不會愛你》,
職場就徹底失去了重要性,
更像是個吸引人的題材,
就像職人必定有情感,
而談戀愛的人必定有工作,
不然角色就會變成無事可做整天談戀愛,
就像《以家人之名》裡長大後的兩個哥哥,
基本上就想叫他們get a life,
那不叫過度保護,
都已經是性騷擾、情緒勒索和跟蹤狂的程度了。

以《黎泰院》為例,
開餐廳和運作集團的細節完全沒有,
反正裝潢了就會有客人,
努力練習就會變大廚,
願意為社區付出就會商圈興旺,
有經理人和金主就會上市上櫃賺大錢。
因為這些東西不是重點,
復仇、青梅竹馬vs朝夕相伴之男歡女愛才是重要,
這部分其實和我們在《電影編劇課》提過的一樣,
同樣的創意和題材,
可以處理不同的內在議題,
內在議題不同,
故事的重點就會不同。

原則上,為了取得與觀眾的最大共感,
除非職人中的某些精神與觀眾切身相關,
議題會讓觀眾有參與的慾望,
否則純職人通常不會引起太多關注,
因為其實大家並不關心職業的細節,
誰在乎你製作節目要花多少心力?
誰在乎你做菜用料如何講究?
共感抓不到,談細節其實都只是抱怨而已,
你指著觀眾的鼻子說:
「請多體諒我們,我們很辛苦。」
觀眾反過來對你翻白眼:
「不爽不要做。」

所以天下職業何其多,
為什麼只有警探、律政和醫療能獨立成分類?
因為這三者都無法不爽不要做,
每個案件背後的正義、生死與人情世故,
都與觀眾息息相關,
都覺得自己可以發表意見輕易參與。

所以開餐廳不重要,
餐廳背後理想與現實的取捨才重要,
做殯葬的細節不重要,
人們對待生命與死亡的態度才重要。

我們在創作之初,
便要確定作品的重點和走向,
如何與觀眾取得共感,
在哪裡取得共感,
才能確保未來的溝通與努力不會偏離重點。

推薦文章

好的情節設計源自於角色的細節

好的情節設計源自於角色的細節

  編劇新人很常遇到一個問題,就是不愛想細節。 他們的角色沒有細節,只有一種概念,一種 ...
閱讀更多
喜劇笑點技巧(一)──反差

喜劇笑點技巧(二):利用反差

我們可以發現,十部熱門的影片中,八部中帶有好笑的元素。 現代社會過於苦悶,人們開始選擇遠離太過沉 ...
閱讀更多
《最後生還者2》立意良善卻太折磨人的體驗

《最後生還者2》立意良善卻太折磨人的體驗

結果我今天就追完了, 真的是有夠讓人不舒服的一個作品, 但認真說起來, 故事本身其實沒那麼糟,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