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目標可以是單純因為好奇心嗎?

角色目標可以單純因為好奇心嗎?

會問這個問題,
應該是把角色的「場景目標」和「貫穿全劇的想要」
混為一談了。

我們生活中,
當然有可能因為好奇心去做一件事,
但光是好奇心,
無法支撐我們完成一個
遠離原本生活、改變角色內在的完整故事。

我們可能因為好奇心,
追著一隻蝴蝶,
最後迷了路,
急著想回家。
貫穿全劇的想要出現了,
他想「回家」,
這個想要會帶著他穿越一個又一個的場景,
當他回到家時,
故事就結束了。

而這個過程中,
會有許多的場景目標,
他一開始的場景可能是留住出門工作的媽媽,
接著是想排解無聊,
後來變成了要去抓蝴蝶,
然後要回家時,
就會去問路、去等公車、想搭上便車……

在「貫穿全劇的想要」出現之前,
場景目標只是在偷偷引著角色踏上旅程,
而當「貫穿全劇的想要」出現後,
每個場景目標幾乎都會扣在主角的想要上。

我們一般談的「動機」,
大多都是「場景目標」,
在一個場景中,
你為了叫角色去做一件事,
所以要給他一個動機。
人當下的動機其實沒那麼複雜,
為了面子,情勢所逼,
因為無聊,因為好奇,
這些都不是問題。

真正的問題是,
你的故事真的有帶著主角走上改變之路嗎?
如果他已經踏上了這麼重要的路程,
為什麼還浪費時間在與想要無關的事,
需要你去替他找動機呢?
會不會是你安排的行動本身太不合理?
還是一開始你設定的想要,
甚至角色的設定,本身就有了一些問題呢?
有時我們會太執著在當下的難題,
但忽略這個難題背後的根本原因。

推薦文章

皮克斯故事技巧22之6──給你的角色相反的東西

皮克斯故事技巧22之6──給你的角色相反的東西

你的角色擅長做什麼,喜歡做什麼?給他們相反的東西,看他們如何挑戰自己解決這些不曾解決的問題,這就 ...
閱讀更多
做為編劇的心態準備

【編劇心態】編劇應具備的「心體技」

  小時候受到日本動漫的薰陶,每回主角在修行時,師匠總會針對「心體技」三方面給予磨練與 ...
閱讀更多
如何17分鐘走到故事主梗?

如何17分鐘走到故事主梗?

在原子編劇課的電影賞析課中,​ 我們常提到17分鐘的「Lock」階段,​ 故事在此時進入故事主梗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