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設計上,動作對白外,人物的穿著也是編劇要特別標清嗎?

人物設計上,動作對白外,人物的穿著也是編劇要特別標清嗎?

#學員提問

Q:人物設計上,動作對白外,人物的穿著打扮也是編劇要特別標清嗎?刻意強調某種動作(生活習慣)會有幫助人物的鮮明度嗎?或者其實可以去掉並不影響?例如強迫症患者,在劇本上刻意一直強調「洗手」,會有助於觀眾的投入,或只會引起反感?

A:每個編劇都有每個編劇的風格,有些大而化之,有些控制慾很強,這個業界沒有一定的標準。
而我是實用主義者,以我的觀念,服裝、動作等等需不需要標明,還是回歸到「必不必要」這件事上。

 

我有改過一些學員的作品,上面的標示鉅細靡遺,從角色的一個哈欠、倒下的方向,到床單的顏色,都有註明。但問題來了,這些指示對整部戲的影響完全是零。演員可以不打哈欠也能表現出她的疲累,床單換個顏色也不影響情節與戲的意涵,那我反而想問,為什麼特別寫出來呢?除了散發出「看清楚喔這是我腦中的畫面」這樣的訊號外,其實毫無必要。

這種寫法本身是很小說的,但事實上我的實用原則,在小說的敘事上也一樣成立。讀者翻開書本真的想閱讀的是故事,他們其實沒有想要耗費精力在你的場景描述和動作細節上——除非這個場景描述是有價值的,它可以暗示了角色的品味、性格,例如你給了一名陽剛的男孩,一個粉色的房間。例如你讓女孩在公眾場合依然穿著舒適的綿褲與平底鞋。例如你不寫出「焦慮」兩個字,讓她帶著微笑,桌面下的雙手卻擰得發紫。

能用三千字寫完的東西,就別寫四千字。這不是在要你學習文言文,盡力把字數減到最少,而是在提醒你,你所寫下的每一行字都應該具有意義。無論這意義是在腔調上、氛圍上、角色塑造上或情節推動上,這個叫「必要」。一個必要的東西,是無法「去掉並不影響」的。如果去掉並不影響,就請你去掉吧。

所以當你書寫強迫症時,第一個問題不是要不要強調洗手,而是這人為什麼強迫症?馬克白夫人的洗手,是她與心中罪惡感的搏鬥。妳的洗手是為了什麼?罪惡?自卑?陰影?洗手的時機又會在何時出現呢?是深夜孤獨的時刻?或是有心人的一句話中有話之後?觀眾必須從角色的洗手中讀出一些什麼,而這點「什麼」,專業點叫潛台詞,溫情點就叫角色的心。

你發現了嗎?從來沒有「洗手」會讓觀眾入戲或出戲的問題,因為兩種情況都可能發生。能「讀出點什麼」的洗手,就會令人入戲,無法「讀出點什麼」的洗手,就會讓人出戲,順便貼上刻意、做作、不自然、不知道在幹嘛的標籤。戲劇是有機的,有機不是指它吃了對身體健康,而是指牽一髮會動全身,小改變會有大影響,講究整體性的意思。

推薦文章

【戲劇結構】戲劇的魔法數字「2」與「3」

不可思議的是,雖然劇情看來千變萬化,但事實上2和3這兩個數字卻幾乎無所不在。 (圖片來源:網路) ...
閱讀更多
試著從「反面」尋找答案

試著從「反面」尋找答案

在《週末熱炒店的編劇課》書中,​ 有提到一個設定角色的基本原則:​ 有能力的就沒意願,​ 有意願 ...
閱讀更多

《王祿仔》(本篇獲溫世仁武俠小說獎佳作)

  「奇怪?這鋤頭柄打身上怎麼打不斷?」 ※ 師父飛起一腳,包圍住黑夜的武士刀便這麼散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