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類型」的定義討論——依照客群與體驗做出業主和觀眾都滿意的作品

劇本 類型 定義

類型」是業內很常討論的關鍵字,
但這兩個字每個人的解釋都不同,
有人覺得是特定的情節元素,
有人覺得是風格,
有人覺得是某種套路,
甚至有人說商業就是類型,
各說各話,表面上用同一個詞,
實際上意思天差地遠。

其實這些說法都對,
只是剛好都落在某個角落上,
如果你硬巴著那個角落,
就會看不見全貌。

故事是自由而且獨特的,
就像人一樣,
但為了減少溝通成本,
所以我們會在不同情境下,
將人做分類。

例如當你要討論人的生理時鐘時,
就把人分成晨型人和夜型人,
當你在要討論人的性格表現時,
可能就分外向、內向、規律、隨性等等,
所以分類本身有兩個變項,
一個是使用情境,
一個是分類的方式。

類型」的使用情境,
其實是銷售方,
為了讓觀眾能夠快速理解作品,
為了銷售上的方便,
因此對作品做出分類。

這種使用情境和書很像,
你走進書店,
就會發現有人文藝術、健康生活等分類,
但不同書店,分法就不同,
有些書在A店被分在人文藝術,
在B店卻分在歷史人文,
在C店被分在民俗文化。
同樣的,
不同平台也用不同的方式分類影片,
相信大家都有這種經驗,
打開Netflix的「喜劇」,
然後看到某部片,你黑人問號想說,
這也算喜劇嗎?

所以你會發現,
「類型」本身根本就是隨便人說,
反正銷售端愛怎麼分,就怎麼分。
A口中的懸疑,可能是B口中的犯罪,
你如果總是陷入字面上的分類定義,
永遠會弄不明白。

大家常用的分類工具有五種,
一種是用情節元素分,
例如靈異、殭屍、災難;
一種是用角色分,
例如俠盜、英雄、小人物;
一種是用情感分,
例如愛情、親情、友情;
再來是用情緒分,
例如驚悚、溫馨、喜劇;
最後是用敘事方法分,
例如商業、藝術、實驗。

但無論是哪種,
我覺得要把握的基本原則是:
客群與體驗。

因為今天不管你套上的名詞是驚悚恐怖犯罪警匪,
做為創作者,你要問的問題還是同一個:
這個作品是要給誰看?他會期待看到什麼?
這個問題和所有商品設計要問的一樣,
東西要賣給誰?他會用來解決什麼問題?
而觀眾買票進場,就是想消費一種體驗。
所以類型無論怎麼分,
重點都還是怎麼樣的人愛看這種類型,
而這個作品預期是滿足他們哪種體驗的需要?

無論你的分法是情節元素、角色、情感、情緒或敘事,
對觀眾來說,都是體驗的一環,
觀眾在看預告片和介紹時,
腦中想的絕不是「喔他是藝術片所以我想看」,
而是「喔感覺有我要的體驗所以我想看」。

理解這個概念,
就會在現今越來越主流的「混合類型」上,
抓對方向。
我之前曾參與一部靈異懸疑愛情喜劇,
就面臨這樣的選擇,
有靈異、有懸疑、有愛情、有喜劇,
請問這部片要怎麼做?
我可以做得很恐怖,
也可以做得很燒腦,
也可以做得很甜寵,
也可以做得很荒謬。

但如果你考慮觀眾的角度,
請問愛看恐怖片的人,和愛看愛情喜劇的人,
是同一群人嗎?
他們可能有部分重疊,有人兩種都看,
但也有很大部分能看愛情喜劇的人,
是拒絕看恐怖片的。
在電視劇製作的考量下,
我覺得主要觀眾群是看愛情喜劇的族群,
如果我太偏重恐怖和燒腦,
反而是扣分,沒有加分,
但反過來,對靈異有興趣的人,
能接受愛情喜劇的人相對的多,
這就會幫助我決定作品的調性,
我會知道我要放靈異懸疑,
但點到為止,不要太複雜,不要太恐怖,
以免嚇跑主要客群。

再有一個案例,
我和某業主討論靈異驚悚片,
發現他鐘愛的元素,
多是血漿炸裂、肉塊飛散的東西,
我就知道,雖然都叫「靈異驚悚」,
但他要的東西更像《德州電鋸殺人魔》,
而不是《七夜怪談》。
我甚至可以從他的喜好去推出,
他也期待作品中能有更多露骨的性、
獵奇的死法和病態的兇手。
因為這些元素,都指向類似的觀眾面貌。

如果我們都能少一點作者本位,
多思考一點觀眾的角度,
或許我們都能跳脫名詞定義的框架,
看見語言背後的真義,
更知道怎麼做出讓業主和觀眾都滿意的作品。

推薦文章

對白寫作技巧(三)──情境反應

    從血型看開車時的樣貌,你覺得你的性格準嗎? 這是幾年前流行的血型漫畫,但今天我們要討論的 ...
閱讀更多
六件無法教的編劇能力

六件無法教的編劇能力

做為培訓者,不得不承認有些事情確實教不來, 而這些東西往往很關鍵, 這也是許多人覺得創作教不來的 ...
閱讀更多

如何解決《 還願 》的故事問題?

近日《 還願 》掀起討論熱潮,在眾人一片叫好中,也有許多聲音反映,雖然遊戲細節優異,但故事體驗似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