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品的標準判斷

好作品的標準判斷

連續幾天都在回應比較細節的問題,
感覺好像把創作這件事越搞越難,
我不太喜歡這樣。
創作的原則本身其實是很單純的,
只是因為每個創作者在分享時有自己的說法,
創作時有自己的習慣,
工作上有自己的喜好,
故事素材本身又有各自適合的處理方式,
所以最後變成留下了很多誤解,
為了澄清這些誤解就變成要討論很多細節,
最後變得好像很複雜。

但其實原創相當的單純,
基本上單就技術層次討論作品好壞,
不把「賣得好」或「賣不好」當成評斷標準,
「好」的作品其實就是具備一些特性:

1. 完整性:該有的有,該做到的做到。

我覺得這是最基本的,
但也是很常被遺漏的,
很多人為了標新立異,
總是喜歡用破壞作品的完整性來取巧,
故意不把事情說清楚,
故意把東西弄混亂,
或是偷懶,不把該交代的交代清楚,
這都不理想。
你可以不理會三幕劇,
但讓人認識故事的角色是誰,
發生了什麼事、他如何應對,
最後帶來什麼結果,
傳達出什麼想法,
這些應該是基本中的基本,
絕對不要忽視。

2. 必要性:最精簡的原則。

所有在作品中存在的內容,
都應該有其必要性。
三句話就能說完的,
你選擇寫成十句,必要性在哪?
這個故事重點是親子關係,
你加入了角色的戀情,必要性在哪?
三個角色就能說完的故事,
你卻安排了十個角色,必要性在哪?
好的作品就是沒有贅肉,
每個設定、每個場景、每句台詞,
都是因為必要所以存在。

3. 關聯性:每個元素互有呼應。

你的故事要同時做親情友情愛情,
三條故事線都很完整,
但比起互不相關的三條故事線,
這三條故事線如果有共同的主題更好,
有關聯性的會感覺更好、更有整體性。
粗糙一點的舉例,
為什麼總喜歡讓男女主角小時候就認識,
前世就認識、曾經偶遇過?
愛上了就愛上了,不行嗎?
當然可以,但之前有連結,
就會加強這兩人彼此的、
愛情與他們人生的關聯性,
很多時候談結構、設定,
都是為了創造關聯性。
這個關聯性不只是指作品本身,
也指作品與觀眾、世界的關聯,
與觀眾關聯性越強,
觀眾也會更樂於給出高的評價。

4. 獨特性:

獨特的題材、獨特的視角、獨特的詮譯,
獨特代表少見、原創、新鮮,
當別人總是寫用老招在解決問題時,
你找到了新的細節、新的方式達到效果,
你「創造」了一些東西,
使作品變得更好、使某個場景更有記憶點。

5. 複雜性:

複雜指的不是混亂,
而是數量多且交雜糾纏,
無法輕易的定義、簡單說明。
例如「兩難」,
選A選B都對,但AB無法共存;
例如「混血」,
你是A也是B,但AB無法共存,
這裡指的不僅是種族,包含身份、關係、情感,
是愛也是恨,是仇人也是情人,是平民也是貴族,
都是一種混血;
例如「多樣性」,
別人在一個場景中只能表現恨,
你卻能在一個場景中表現愛與恨與絕望;
別人只能在一個場景中駕馭一條故事線,
你卻能同時駕馭五條;
別人只能在一部戲裡談一個議題,
你卻能同時處理十個議題,
又不失關聯性和必要性。
好的作品都在處理、表現生命的某種複雜性,
有複雜性的作品比單純的更好。
有的人會說「層次豐富」,
其實就是一種描述複雜性的說法。

除了完整、必要、關聯、獨特、複雜,
所有的編劇原則、技術、要求,
大致上都在服務這五個「好」的標準。
初階者是在建立完整與必要,
進階者則在強化關聯與複雜,
而獨特本身,沒有技術可言,
它像珍貴的天然礦物,
只能被挖掘、被發現,
因為當你從某部作品、
某個人身上學到某個東西時,
這個東西本身就不獨特了。

技術本身是一種複製,
但我們複製的是技術本身,
就像我們是學會如何畫畫,
而不是學別人畫一幅一樣的畫。
技術本身可能會在不斷追求獨創的過程中,
變得複雜、不斷推陳出新,
但其實所謂的「好」,
一直都沒變過。

 

推薦文章

【編劇看電影】十分聰明的《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是近期在中國開出破十億票房的賣座作品,這部作品的成功,狠狠的打了認為故事一定要複雜 ...
閱讀更多
週末熱炒店的編劇課 - 簡體版

教編劇的熱炒店⋯⋯開去對岸了!?

感謝大家的支持,​ 這本花俏的編劇書已經來到了4刷,​ 很神奇的是,它居然還賣出了簡體版權,​ ...
閱讀更多
東默農的編劇實戰教室3萬粉絲達成!

東默農的編劇實戰教室3萬粉絲達成!

3萬粉絲這數字, 在社群界實在沒什麼好說嘴的。 但有3萬個人對學習編劇有興趣, 或許是出乎意料的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