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各種創作載體差別(四):篇幅

淺談各種創作載體差別(四):篇幅

相似的載體,
例如短篇小說和超長篇小說,
短篇漫畫與連載漫畫,
電影與電視劇,
因為篇幅差異,
說故事的方式便有不同。

不同的載體,
會有習慣的甚至規定的篇幅,
例如電影就是主要落在90-150分鐘,
180分鐘以上多為特例;
電視劇便是60分鐘為主,
少部分30分鐘或90分鐘一集,
你不會看到15分鐘或65分鐘這種規格。
單集小說多落在六萬至十二萬字,
漫畫一回約為16頁至32頁,
一本約160-200頁之間。
有些載體的篇幅彈性容易調整(例如這集印刷厚一點),
有些載體則很困難(影響到其他節目或排片排廳不容易),
這些都影響不同載體的創作模式。

篇幅較短的載體,
情節都會推動較快,
習慣挑關鍵場景演出,
並且集中在主角身上。
角色通常更傾向刻板印象,
因為沒有太多篇幅刻劃角色。
所以微電影的角色多是一種明確的身份,
學生、老師、上班族、母親,
性格也比較單一,
少見立體角色,
但電視劇裡的主角面向就會比較豐富,
身份也比較多元。

而篇幅越長的載體,
就越有「話說從頭」的傾向,
更重視鋪陳,
可容納更多的故事線、角色支線,
也可讓主要劇情暫停,
放入更多「展現角色生活」的場景,
讓角色鬥鬥嘴、講講笑話、過過生活,
尤其在主要劇情和主要劇情之間,
電影通常頂多用一個場景緩衝放鬆,
電視劇或漫畫有時甚至用一集或三回做緩衝,
而表演也會傾向使用更佔篇幅的工具,
(因戲劇和漫畫的篇幅計算方式不同,
不能一概用對話或動作而論)
為了使故事有延伸性,
會更著重在配角問題的解決,
讓主角改變趨於緩慢,
並且增加主角層次的複雜度。

這些都不是「規定」,
而是創作者與篇幅之間的戰鬥法則,
短篇幅總在考驗創作者「如何精準說完」,
長篇幅總在考驗創作者「如何說得夠長」。
這其實和許多領域相似,
做簡報有三十秒電梯簡報,
也有十八分鐘TED簡報,
也有三小時課程簡報,
活動有半小時、三小時和七天營隊。
大家都各有法寶精簡再精簡,
或拖延再拖延。
有些是充分利用篇幅最佳化,
有些是職場求生解決突發狀況。

所以我常提醒大家,
創作者不是神,
不是印出來拍出來的就是好作品,
但如果你在學習過程中,
心中的典範都是人家一天一集,
火燒屁股急中生智的結果,
那你真心很難學好。
我覺得學習階段就是要建立標準和品味,
使心中有一個「作品理想型」,
但實務階段就是該多做溝通和準時交稿,
知道該爭取該配合該妥協該放棄的界線。
如果太偏執,
就會導致整天怪別人廉價沒品質沒突破,
但自己產不出作品;
或是整天說別人太理論象牙塔不切實際,
但自己也漸漸凋零。

因此技法沒對錯,
適合最重要;
態度沒高低,
適合最重要。
不要硬拿超長篇的設計來寫短篇,
也不要硬拿短篇的素材要擴成長篇,
故事有極限,硬做就會變成悲劇,
當然有一些技巧可以把故事擴張,
但你房子都蓋到五樓了,
才發現地基不夠深,
想回頭挖故事當然就容易失焦或停滯,
五樓的設計也會和十五樓的設計長得不一樣,
主導者如果沒有這種態度,
硬要編劇建空中樓閣,
當然慘案就會不時發生。

所以雖然好的作品很多,
但想做為布局和結構參考,
還是建議選擇篇幅相近的作品,
不然電影寫起來很電視,
漫畫畫個十回就Ending,
其實就是期待完成的篇幅,
和你運用的框架沒有配合而已。

推薦文章

《孤味》劇本創作的成功關鍵分享—談給筆記撇步、劇本觀點與預算考量

【本篇文章為課程助教於2022/03/08 《原子編劇課3月班》之課程精華筆記分享】 講座介紹 ...
閱讀更多
情理之內,意料之外的技巧(一)──反其道而行

情理之內,意料之外的技巧(一)──反其道而行

「情理之內,意料之外」這句話可說是編劇界的千古名言,等級直逼「知足常樂」,人人都在講,人人都知道 ...
閱讀更多
絕命律師的編劇模式

《絕命系列》的編劇模式

《絕命系列》的編劇模式, 大約就是讓一個身陷困境的好人, 利用超群的能力, 去做一件本質錯誤的事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