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基礎知識

淺談各種創作載體差別(六):次文化差異

這是載體差別的最後一篇了(終於),
每個載體都會有習慣的使用族群,
也會產生不同的次文化,
進而回頭影響在跨載體時故事的樣貌。

這部分和上一篇觀眾參與有相似之處,
畢竟次文化就是存在觀眾之中,
但參與方式比較偏向在談
「載體與觀眾接觸的方式」或
「觀眾使用載體的習慣」,
而次文化比較像「主要受眾和創作者之間的默契」,
是一種記憶的累積。

這個默契包含了一些慣用語或常見梗,
例如吐槽、王道邪道、顏藝等等,
校園愛情喜劇漫畫一定會有的學園祭和溫泉之旅,
與其說是作者「沒創意」,
不如說是「必備的慣例」,
而裡面常見的致敬對象,
例如《小拳王》的灰白狀、
《七龍珠》的超級賽亞人等等,
通常也少見出現在跨載體中。

乍看之下,
這種次文化本身似乎和「不同受眾」是同一件事,
但受眾指的是一群特定特質、喜好的人,
而次文化更像是一種「新來的人必然會學習的事」。
就像你可能對軟科幻一無所知,
也不見得有興趣,
但開始追劇時,就是難免會被推到《黑鏡》。
你沒有特別熱愛參與情色作品,
但很自然就會在網民和漢化組的吐槽中,
學會紳士、開車這些詞。
它甚至不是一種可以如此明確被指出的東西,
就像你第一次見到梗圖和迷因,
你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但看著看著就理解了那種表達方式。
長輩圖、財哥體毫無共同點可言,
但卻能成為鄉民次文化的共同語言。

我們甚至有時可以敏銳的(但不見得有意識的),
分辨出創作者到底是理解次文化的人,
還是只是拙劣的模仿,
就像老派政治人物,
尷尬的使用年輕人的流行元素一樣。
或是粗暴的以為男男戀就等於BL,
或反過來以為BL的寫法可以等於同志電影。

提出這一點,
倒不是認為你要利用一個載體創作,
就一次要懂這個載體的次文化,
我反而是想反過來提醒,
太過熟悉次文化的人,
請不要帶著這些習慣進去另一個載體。
因為你覺得習以為常的說故事方式,
對另一個圈子的人來說,
可能完全弄不清狀況。

我始終喜歡也堅持這個比喻,
我覺得故事就像人,
有它的性格與氣質,
而故事與觀眾之間,
就像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和認識,
如果能各取所需,
自然能相互滿足,
如果從故事中看不到對觀眾的尊重,
自然觀眾也不會對你有好感。

跨載體本身,
就像是移居一個新的國度,
你如果粗暴的覺得,
你在自己國家很受歡迎,
就能照原來的方式,
在另一個國家同樣成功,
自然是會吃悶虧的。

六個點分開來談好像把這事弄得很難很複雜,
但若你足夠細心並且心存敬畏,
裡面談的東西也是很稀鬆平常的事。

希望這個系列文章對大家有幫助,
未來但願不要再觸碰這麼生硬的議題了XDDD
(才開始寫就後悔的坑啊啊啊)

 

延伸閱讀:淺談各種創作載體差別(一):工具
延伸課程:《電影編劇課》

 

華珮君

Share
Published by
華珮君

Recent Posts

《馴鹿寶貝》:真正的好人或壞人?

常見的商業故事大多善惡分明, ...

6 天 ago

《城市獵人》:屬於日本的冷硬派偵探

N版的《城市獵人》廣獲好評, ...

1 週 ago

《寄生獸:灰色部隊》:談談改編的選擇與結構分析

(本評論為解析故事結構,有劇情...

2 週 ago

《勇氣爆發》:不正經一點才會紅

今年年初, 一部神奇的作品橫空...

2 週 ago

《怪醫豪斯》:可能是史上最棒的角色

標題這句話說起來有點瘋狂, 畢...

2 週 ago

《特技玩家》:寫給特技演員的情書

名符其實的愛情動作片無誤(笑)...

3 週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