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和歷史,是創作的好朋友

哲學和歷史,是創作的好朋友

我哲學和歷史都沒有很好,​
略懂略懂而已。​
其實不只哲學和歷史,​
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
都會是很好的創作養分。​

故事本質是在討論「人」

為什麼這些學門是創作的好養分?​
因為戲劇是在討論「人 」的,​
而這些學門,​
都是從人長出來的學問,​
很多事情你光靠自己想,​
太沒有效率了,​
而且會受限你自己的生命經驗,​
讀一讀這些無數天才留下的思考觀察,​
會幫助你更快找到答案。​

很多人在思考故事時,​
世界觀很單薄,​
大概就是一些表面生活的想像,​
例如樹人鷹人等各色種族、​
電競遊戲風行世界的近未來、​
人與機械共存的遠未來等等。​

單薄的不是這些設定本身,​
而是設定做下去之後,​
沒有更深入的去思考世界運作的方式。​

制度造就社會,也帶來碰撞

我們現代社會是怎麼運作的?​
政府有管理國民資料的權力,​
立法院有制定法律的權力(告訴你什麼合法什麼犯法),​
警察有執法的權力(可以懷疑你搜查你甚至抓你),​
法院有司法的權力(判斷你到底有罪或無罪)。​

這些權力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在西方世界古代教會同時是立法和司法者,​
在東方世界包大人(府尹、縣太爺)同時是司法者也是執法者,​
還身兼行政機關負責查戶口。​

這些制度,為什麼改變了?​
古代一夫多妻制很正常,​
為什麼現在一夫一妻才合法?​
因為哲學的思潮變了,​
經濟制度變了,​
政治體制變了,​
制度就跟著變了。​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
有許許多多的制度產生,​
形成了各種生活方式。​
有種性制度,​
有奴隷制度,​
有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國族主義,​
有人生而平等的世界(好吧,是理想)。​

而在制度之下,​
人有慾望、有信仰、有交互關係,​
是什麼決定了「貴族」,​
什麼決定了「賤民」?​
錢?血統?神?戰鬥?​
階級又如何流動?​

歷史可以讓我們看見制度的變化 ,​
還有人在制度下,​
怎麼與慾望碰撞。​
哲學會讓我們看見不同的思考方式 ,​
每個人心中不同的真理。​

就像有人說《進擊的巨人》在談民族主義,​
但作者是拿了本書照翻照套,​
為了民族主義去服務嗎?​
我不覺得是,因為這太奇怪了。​

我更寧可相信,​
作者是建立了一個高牆、一個有巨人的世界,​
一開始可能只是想講籠中鳥的故事,​
人們因為恐懼而不願探索新世界,​
這是最開始的正反信念。​

但舒適圈是不永久的,​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如果早點給予調查軍團更大的力量,​
或許巨人破牆那天,​
人類能與巨人一戰。​

故事剛開頭的時候,​
這種「保守vs勇敢」的對立是很強烈的。​
但誰決定了保守?​
更深入的思考,​
便出現了統治者、憲兵團,​
權力關係。​

有了權力關係,​
就更深入的尋找組織架構,​
形成了國家制度,​
並且往回追溯歷史,​
到高牆形成之時。​

然後再因為有國家,​
高牆外的世界,​
有了民族、國家的分別。​
在這每一層的深入過程中,​
你都可以在哲學、歷史中找到答案,​
找到人類長河中,​
能與你的故事對應的部分。​

想要架構什麼樣的世界觀,就去考究相關的歷史與制度

關心形成制度的權力,​
關心制度如何影響人的行為,​
關於不同信念的人,​
如何面對慾望與制度的衝突。​

這樣拉出來的世界觀,​
格局自然更大、更深入,​
也更容易與其他人產生共鳴。​
你的故事才不會是空中樓閣,​
而是建立在紮實的現實基礎上。​

因為我們都知道,​
歷史是循環的,​
制度怎麼變,​
人性不變,歷史就會重演。​

所以世界觀中有集權,​
就有看看集權的歷史,​
世界觀有種族,​
就去看看種族的歷史,​
世界觀有宗教,​
就去看看宗教的歷史和戰爭,​
世界觀有新科技,​
就去看看工業革命、資訊革命、金融革命怎麼影響社會制度。​

現在的社會不是生來就如此,​
一百年與現在差異極大,​
你筆下的世界也一樣。

推薦文章

編劇的基本功:短劇

編劇的基本功:短劇

一部電影120分鐘,一部電視連續劇一集45分鐘,動輒30集,但如果把這幾百分鐘切開來看,無一不是 ...
閱讀更多
什麼是真正的「文筆好」?

什麼是真正的「文筆好」?

之前分享了大野狼老師的〈如何假裝你的文筆很好〉,​ 對於堆砌的華美文字做了一點批判,​ 但相信也 ...
閱讀更多
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怎麼辦?

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怎麼辦?

最近有學員問了這樣的問題,​ 他不是沒想法,​ 但就是面對作品完全開不了頭,​ 想知道該怎麼辦。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