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小說改編電視劇該怎麼做?文字和影視化有哪些不同?

小說改編電視劇

小說改編電視劇越來越常見,較著名的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案例,像Netflix的《誰是被害者》影集,改編自天地無限的《第四名被害者》;電影《有五個姐姐的我就註定要單身了啊》改編自作家啞鳴同名的輕小說。

改編小說有很多好處,一來是製作公司和平台都可以看到事先看到完整的作品內容,對內容的討論可以有更高的共識;二來是小說有既有的讀者群,等於是影視作品現成的收視率和票房,對於大投資的影視作品來說,是勝算更高的選擇。

但小說和電視劇,同樣是故事,如果不考慮什麼卡司或製作預算,單從編劇的角度來看,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小說改編電視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文字與影像

小說只有文字,如果你要仔細描寫場景裡的空間、人物、聲音、物品,就會需要大量的篇幅,光讀完就要五分鐘。但這些對戲劇來說,可能一個畫面,不到一秒就呈現完畢了。

同樣的,戲劇因為能同時運用顏色、聲音、演員表演等元素,所以要營造一個氣氛,在戲劇中可能只要下個背景音樂就可以,但小說就必須想辦法在修辭、比喻、心情描寫等地方加料,所以小說的文字總會感覺「更用力經營」,劇本則偏向專注在情節,描寫和對白保持自然簡單,留給其他如攝影、配樂、演員等藝術家去發揮。

編劇越瞭解戲劇的特性,就越能利用「台詞與表演的矛盾」、「畫面與聲音的矛盾」、「場景與場景之間的矛盾」等方法來說故事,而不是只依賴文字本身。

無形與有形

但難道小說就比較「劣等」嗎?當然也不是,小說的純文字,有純文字的優勢。

影像雖然可以運用更多的元素,但也有著「有形」的包袱。戲劇必須演出,沒辦法被看到、被演出的,就無法呈現。相較之下,文字就顯得自由多了,既可以描寫有形的互動,又可以深入角色內心寫無形的思緒,甚至還可以跳脫角色,寫作者本人的論述。

例如《雙城記》有名的「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三國演義》的「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都是沒有具體事物的作者論述,戲劇頂多拍拍城市的空景,但無法直接說出這樣的道理。

有人可能會說,寫成台詞或旁白,讓人唸出來不就好了?這當然是一種解套的方式,但唸台詞是很花時間的,人的語速大概一分鐘兩百字,旁白通常要放慢一點,短短一百五十字,可能在小說上不到半頁,300頁的小說就只佔不到1/600,但在60分鐘的電視劇(實際約43分鐘),就佔了1/43。同樣的1萬塊,年收入600萬的人(月入50萬)跟年收入43萬的人(月入約3萬5),花起來的痛感完全不一樣。

而且在唸旁白時,總不能讓畫面空著吧?於是空拍機又出動了,主角又開始做各種擺拍表情了,觀眾又開始打哈欠了。

靜止與流動

文字是靜止的,可以細細閱讀,讀不懂就停下來細細品味,回頭多讀兩遍,所以寫得文雅、複雜、資訊量高一點,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但戲劇是流動的,台詞這秒沒聽到,畫面這秒沒看到,過去了就過去了。所以戲劇很重視對觀眾的引導,要求觀眾每分每秒都「看得懂」,才不會因為跟不上而追劇。

流動的戲劇,需要考慮呈現時間,也可以利用速度來做出不同效果,例如在寫台詞的時候利用長短句做節奏、利用演員快速的丟接製造笑料、利用觀眾的來不及思考創造驚訝等等。

靜止的小說就比較難做出速度感和動作感的戲,例如打鬥、飛車等等。但反過來,小說也比較不需要考慮一場戲的時間,例如寫一個羅馬競技場,小說可能就是短短兩句「競技場殺聲震天,熱鬧非凡。兩名決鬥者緩緩走入場內。」但戲劇要拍出這兩句的感覺,可能就需要很多畫面,甚至還需要寫一段主持人的介紹詞來配合「決鬥者的進場」,比起小說在場景描述上的可長可短,戲劇受到的現實限制會相對更多

小說改編電視劇,需思考作品是否適合影視化

製片公司在尋找改編的小說時,就會考量以上的元素。如果不考慮名氣,原著小說裡的元素,有很多適合直接改編成影視,那被影視化的機會就更高,但反過來說,如果小說是像《尤里西斯》、《達洛維夫人》這類意識流的作品,故事衝突幾乎都在無形的思緒中發生,那雖然作品名滿天下,但要影視改編的機會就會極低。

小說改編電視劇聽起來簡單,但在影視製作很多時候考慮的不是作品品質,而是商業利益。例如暢銷書《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講主角面臨生命變故,開始一段長達1100英里的山脈之旅,整部作品充滿了大量的內心描寫與思辯,雖然小說本身非常好看,但拍成電影後,這些強項都無法展現,成品差強人意,在書迷、女主角影迷的加持下,只收獲了5240萬票房(以暢銷書加知名卡司來說,並不漂亮),但因為成本控制在1500萬內,最終還是有所獲利。這比較像是「如何有效利用原著名氣再套利」的例子,而不是這本小說適合影視化。

當遇上這種情況,編劇就必須針對原著情節進行全面的改寫,只保留下最核心的情境、人設或世界觀,甚至有時只留下核心精神甚至只剩下標題,只為了讓戲劇用最好的方式呈現。

以《笑傲江湖》的電影版為例,我在讀《笑傲江湖》小說原著時,在裡面遍尋不著「蕩劍式」、「破劍式」這些招式,也沒有〈滄海一聲笑〉,情節也做了相當多的更動,原因都是篇幅、表現方式的考量,改編團隊也因為這些選擇,使電影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相較於「照搬原著重拍」,這種「忠於原著精神而不是忠於情節」的運用,反而能獲得更多的認同。

這些都是想寫小說,希望未來被影視改編,或是買下小說改編權,希望寫出精彩影視作品的人,需要瞭解並且深入思考的事。

推薦文章

你的故事,悄悄洩露你的價值觀

你的故事,悄悄洩露你的價值觀

稍早看到葉丙成教授一篇文(原文點此), 他分享了一個網路故事, 大意是在講一個母親用鼓勵與關懷, ...
閱讀更多

《Hi Hey Hello》三星S4微電影賞析

    這是三星近期新推出的音樂微電影,透過青春校園的愛情故事,行銷最新機皇S4的多種新功能。 ...
閱讀更多

經典與爽片,其實就差這一線之隔

近年來,好萊塢的吸金模式大致上是敲定了。如果你認真觀察,便會發現動作、驚悚、大場面的作品,數量遠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