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十大模組與內涵(三)解開謎團

電影的十大模組與內涵(三)解開謎團

第三個模組我命名為「解開謎團」,
這個模組常出現在開始時有一個明顯謎團的故事,
而故事的主要行動也是在進行解謎、查案,
所以多數的探案型故事都是屬於這個模組,
例如《控制》、《佈局》、《鋒迴路轉》等。

這個模組的四階段為:

1. 丟出問題

這個模組的故事開頭,
基本上是圍繞在特定的謎題上,
如不在場證明、消失的兇器、密室等等。

「打倒惡魔」的開頭雖然也有怪事,
聽起來好像也是「謎」,
但通常怪事會使主角的處境變得越來越糟,
使主角陷入極度不利的狀態。

而「解開謎團」這個模組的開頭,
通常是「可能的答案越來越少」,
我們面對疑問會有幾個直覺想到的答案,
但在這裡一一被否定,
剛開始出現的一些線索也一一被截斷,
漸漸陷入沒有任何線索與想法的處境。

你可以把「打倒惡魔」開頭想成「不妙不妙不妙」,
「解開謎團」開頭想成「不對不對不對」。

2. 抓到線索

在第一階段陷入一片謎霧之後,
在這裡終於出現了一個可行的線索,
讓主角開始可以循線追查,
這個追查通常就是故事中的「單一任務」。

以《控制》為例,
就是開始追查太太留下的暗號;
《鋒迴路轉》是揭開第一個謎室之謎;
《尼羅河殺人案》則是一個又一個的案件發生。

留意《尼羅河殺人案》的例子,
這其實很典型的連續殺人故事的走向,
名偵探柯南或金田一也很常出現,
總之就是透過死者越來越多,
使嫌疑人漸漸變少。

這乍看不像是「抓到線索」,
但實際上是,因為雖然死者在增加,
但確實線索越來越多,
且疑犯越來越少,
這個過程會有一個「嫌疑越來越重的犯人」,
但通常是錯的。

這就是「打倒惡魔」與「解開謎團」在這階段的不同,
打倒惡魔在追查的最後,
通常會到達某個「正確的答案」,
犯人就是查到的那位。
但解開謎團則否,
在這個故事中點出現的真相,
往往都不是真正的真相。

3. 謎團延伸

在故事中點時,主角抓到犯人了,
但兇案仍然持續發生,
主角以為獲得了答案,
但事實證明,主角錯了。

於是主角必須面對自己的錯誤,
承受錯誤的後果,
無論是又一起命案,
或是自己也陷入了困境。

4. 揭開真相

主角在危機之中發現新的線索,
終於解開事情的真相。

到這個完成了探案故事的三層結構:
第一層,帶有謎的事件本身。
第二層,看似正確卻有問題的答案。
第三層,真正的答案。

觀眾跟著主角一起,不斷的被顛覆認知。

「打倒惡魔」並不存在這樣的三層結構,
觀眾很多時候一開始就知道反派是誰(雖然全貌不明),
但主角渾然不覺,還以為只是怪事。
觀眾在過程中「更認識反派」,
並且看主角能夠怎麼與其對抗。

解開謎團這個模組在揭示的,
往往是「事物不是表面看起來的那樣」,
所以如果謎面本身是一個機關,
例如消失的刀,原來是冰做的,
那就會缺乏故事的內涵,
純粹是一種「哇這個設計真聰明」,
這就是通常推理本格派所說的「純粹智性的挑戰」。

但現代的故事觀眾通常不買單這種智力測驗,
所以最簡化的設計是如同柯南,
放入一個情感元素,殺人的動機,
用情感來支撐內理。

而最理想的設計,
是將謎團本身「議題化 」,
使解謎的過程中,
可以帶我們看到議題本身,
「不是表面看起來那樣」。

以《控制》為例,
案件本身開始於一對理想夫妻的悲劇,
隨著探案發現這對夫妻沒這麼理想,
丈夫好多問題,
但越深入越發現,
不,妻子也好多問題,
最後把整個婚姻都翻了過來,
讓人為了童話婚姻的表面而戰悚。

人生有許多事情不是表面上那樣,
看似華麗實則腐敗,
表面可恨實則可憐,
而理想的探案故事可以幫助我們一邊解表面的謎,
一邊看見人生表層的內裡,
在燒腦之餘,發人深省。

介紹完懸疑探案,接下來的兩個模組,
是感情線非常經典的兩個對映模組:
「冤家絕配」與「感情悲劇」。

延伸閱讀:

電影的十大模組與內涵(二)打倒惡魔

電影的十大模組與內涵(四)冤家絕配

推薦文章

【編劇看電影】爽片不用邏輯?談《水行俠》的劇本缺失

前幾天看完《水行俠》,我在臉書上對其進行一番吐槽後,意外引起了一些討論。今天剛巧看完《羅賓漢崛起 ...
閱讀更多
鬼滅之刃 爆紅的九個原因

鬼滅之刃爆紅的九個原因

《 鬼滅之刃 》現象級爆紅, 連商業平台都開始有人出文章分析原因, 一時之間大家全成了漫畫專家, ...
閱讀更多
如何分辨自己的故事有沒有潛力?

如何分辨自己的故事有沒有潛力?

上週收到澤東的提案聯繫, 偷開方便門邀學生友人同樂(結果自己沒提案), 雖然今天轉交了一堆大綱很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