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先追求翻轉,而要先確立核心

不要先追求翻轉,而要先確立核心

在批改學員作業時,
經常會看到一種通病,
就是習慣去追求「結尾大翻盤」,
結果就得出一部翻車的作品。

為什麼會這樣「求翻轉得翻車」呢?
因為你在發想階段,
就馬上去處理翻轉設計,
你的思路就會牽著你去安排空洞的角色和主旨,
硬去配合你的翻轉詭計。

但如果你安排的所有細節都只是為了最後翻轉,
那就代表過程中不斷給觀眾暗示,
那自然就不會有驚喜的效果了。
於是結果就是角色不行、情節不行、主旨也不行的三輸局面。

那到底應該怎麼發想會比較好呢?
我會建議你先回到故事的核心上去思考。

首先請先找出你故事的主角是誰,
反派又是誰。

這是你故事情節中最主要核心衝突,
無論它是動作片的警察vs罪犯,
愛情片的魯蛇vs天菜,
職場片的小青春vs大Boss,
主角與反派的對抗,
是貫穿全劇的核心骨幹,
我們先不管中間會發生什麼事,
你要先知道在對抗的哪兩方。

接下來,試著替這兩方建立對立的價值,
讓這兩者的對抗,
不僅僅只是外在情節的衝突,
也能成為信念之爭。

社會如此腐敗,
是該拯救還是徹底催毀?
真愛如此神秘,
是理解還是嚮往才是解答?
現實如此殘酷,
是該理想還是務實?

找到故事的核心提問,
這樣故事情節才不會流於「為衝突而衝突」,
你也可以找到故事的主旨方向。

這個核心該如何決定,
就看你要討論什麼議題,
還有你的核心衝突與什麼有關。

我在《電影編劇課》中,
羅列了十七個常見的內在議題,
但並不是你可以隨便抓一個,
就能拼進你的故事之中。

題材跟議題之間,還是有關聯性的,
像最近很紅的《今際之國的闖關者》,
這種生存遊戲的題材,
核心衝突就是生死輸贏,
那核心議題自然就會和生死有關,
誰該生誰該死為何而生為何而死,
你想拿它來處理「真實與虛幻」,
就會顯得很扭曲、很古怪、很使不上力。

但如果你做的是虛擬實境,
或是像夢境之類的題材,
角色穿梭在真實與虛幻之間,
那「真實與虛幻」這個內在議題,
就是這個題材的soul mate,
你卻想用夢境、虛擬實境來處理「正確的關係」,
討論什麼是朋友,什麼是父親,
同樣也會覺得哪裡不太對勁。

總之,找到了信念之爭後,
你才會比較有著力點,
去深入挖掘角色特質和布局,
知道角色的相對性應該建在哪裡,
怎麼去安排陣營中的相同與相異。

而為了避免單調的二元對立,
主角通常會是某個「混種」,
使他能在議題討論的過程中,
不斷的揭開辯證。

就像《Sweet Home》中半人半獸的主角,
《馴龍高手》中與龍搭檔的主角,
《刺激1995》中遊走獄方與犯人間的主角,
《今際之國》中了無生趣卻又被託付性命旳主角……
在依著故事核心,
把角色布局做到位後,
我們在最後才會開始考慮翻轉的問題。

翻轉有兩種基本路線,
一種是我們在一開始布局時,
被放在對立價值、反派那面的,
讓他在最後發揮夥伴以及主旨價值的功能,
或讓一開始是夥伴的最後扮演反派;

第二種則是因為知道最後走向,
我們必須要同情、喜愛某個角色,
因此在開始時利用情境、刻板印象,
讓觀眾認為他是惡人、不值得同情,
而最終因揭開更多細節,
理解到他的苦衷與真相。

無論你是從前期布局來翻,
還是從最終結果回頭翻,
重點都是在利用細節來誤導觀眾。

到這個階段,
你因為對故事的價值觀對立、角色的特質等等更掌握了,
你就會有更多細節和空間,
可以埋設「間接的鋪陳」,
讓觀眾以為你是在做角色,
但其實是埋伏筆,
這樣也才能確保伏筆的隱蔽性。

如果你在最開頭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
就在處理這件事,
就像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
想找地方躲起來一樣困難。

發想故事雖然沒有SOP,
你無法知道故事會從哪裡開始。
但先抓到故事核心,
絕對會比你先去尋找結尾大翻盤來的有勝算。

畢竟先弄清楚自己在替誰開、為何開party,
應該比一開始就在追尋party結尾大驚喜,
來得重要且務實多了吧?

推薦文章

希區考克的電影技法11之4──對白本身沒意義

希區考克的電影技法11之4──對白本身沒意義

廢話指的當然不是真的廢話,對白沒意義也不是真的沒意義。 希區考克所說的,是在還原生活的真相──人 ...
閱讀更多

台灣編劇現(慘)況大公開(一)

這是一群傳播系學生做的訪談,我覺得整理得很完整,雖然是2009年的資料,但與現在的狀況並沒有差距 ...
閱讀更多
影響微電影分享力的六大因素(五)──老套程度

影響微電影分享力的六大因素(五)──老套程度

許多的人都在尋找戲劇的成功模式,所以當年台灣霹靂火爆紅之後,後面陸陸續續出現跟拍風,台灣龍捲風、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